夏鼐、裴文中甘肃考古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安特生甘青考古结束整十年以后,1934年10月2日,刚刚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夏鼐,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了留美公费生资格(考古学专业);此后,他又遵从李济先生“出国赴英较美为宜“的建议,将留学方向调整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在1934年10月至1935年7月夏鼐出国留学前的阅读书目上,可以看到摩尔根的《史前人类》、伯基特的《古石器时代》和《史前学》、柴尔德的《青铜时代》、奥斯本的《古石器时代的人类》等宏篇巨著,也可以看到有关中国上古史研究的主要论著,如安特生的《甘肃考古记》和《中华远古之文化》、李济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巴尔姆格伦的《半山马厂随葬陶器》……

 

  继安特生之后,1926年李济在山西夏县发掘了西阴村遗址,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龙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阳发掘了后岗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依次叠压的堆积层次……彼时,李济先生在1935年1月4日讲给夏鼐先生的话里清透地道明了中国考古界和历史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中国考古学之重要,在于以全人类的观点来观察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

 

  又一个十年过去。

 

  1944年4月4日,留学归国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的夏鼐由重庆珊瑚坝机场起飞,经停宝鸡飞抵兰州,和先后到达兰州的向觉明(向达,时任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阎文儒一道开始了二十一个月的西北史地考察(绝大多数考察在甘肃境内)。夏鼐参加的此次考察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与国立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筹备期近一年。为了支持此次考察,李济主持的中央博物院和傅斯年任总干事的中央研究院各自先行支付了十数万元(注:法币)。不过,攥着这些票子的夏鼐和二十年前的安特生根本无法相比,因为这时的兰州“海参一盘即费900元,海米百元一两”。

 

  夏鼐等人在甘肃的史地考察,1944年集中于河西走廊地区,与彩陶无涉;1945年起,则专于史前遗址的考古和彩陶发掘,其范围和路径与安特生大致相似。除了新发现兰州中山林、太平沟等数处彩陶文化遗址外,夏鼐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了甘肃仰韶和齐家期的层位关系——在1945年4月11日的日记里,夏鼐根据广河阳屲湾齐家文化墓葬填土中发现甘肃仰韶文化彩陶片,做出了“齐家晚于仰韶(半山)”的大胆推测;之后,在1948年《中国考古学报》第三册《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修订》一文中他更为明确提出了“这次我们发掘所得的地层上的证据,可以证明甘肃仰韶文化是应该较齐家文化为早”的论断。

 

  在修正了甘肃仰韶和齐家期的先后关系之后,夏鼐基于临洮寺洼山的发掘,提出了区分“甘肃仰韶文化”和河南仰韶文化的洞见,在1949年发表的《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一文中,他认为安特生所说的“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多有不同,“不若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另定一名称”,从而提出了马家窑文化的命名。

 

  1944年至1945年间的西北史地考察是一次补给非常困难的战时考察。尽管如此,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还是数度筹措资金满足了考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先后两次宴请礼遇了夏鼐一行,对考察事务嘉许良多。1945年12月末,夏鼐经天水、徽县转至四川广元乘船返渝,31日“遇寒雨连江,颇有诗意”。

 

  继之,扛着少将军衔的裴文中率领西北地质调查队,先于1947年在甘肃渭水流域、西汉水流域、洮河流域及兰州附近做了三个月调查试掘,发现了包括天水西山坪、武山石岭下遗址在内的众多史前遗址;随后,又于1948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以及青海湖附近做了三个月的考古调查。

 

  裴文中于1947年间的调查发掘和安特生最大的不同,在于首次将甘肃东南大部(渭水流域和西汉水流域)整体纳入了史前考古的范围。不同于安特生的“甘肃仰韶”,真正的仰韶文化遗址经由此次调查试掘,在渭河流域的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和西汉水流域的成县、西和、礼县乍现“真容”,甘肃版图上的彩陶文化谱系自此趋向于清晰和完整。

 

  通过1947年的调查发掘,裴文中提出“洮河流域之彩陶,与渭河上游彩陶文化鼎盛时期之彩陶,颇有相似之处,然就纹饰而言,亦不无少别,故吾人恒以马家窑式彩陶称之”(1948年《燕京学报》第34期《临洮临夏附近史前人类遗址调查简报》)。此见解,承续了夏鼐的类似动议,为马家窑文化的最终命名奠定了颇有见地的学术基础。

 

  裴文中藉由此次考古调查,还对安特生的“六期体系”进行了结构表述的首次突破:他认为“安氏所谓之齐家期,据吾人此次之调查,似非彩陶文化之时期,或为另一种不同之文化”,并因此命名了“齐家文化”;之后,他又命名了发见于河西走廊中部的“沙井文化”。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认为,安特生之后,经过夏鼐、裴文中的田野考古实践和研究考证,“中国考古学者对安特生《仰韶文化》之新石器时代部分的解析,已基本完成”。

 

  夏鼐简介

 

  夏鼐(nài)(1910.2.7—1985.6.19),浙江温州人,著名考古学家。系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荣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先后就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9年被推举为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长。1982年,夏鼐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裴文中简介

 

  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河北丰南人,著名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后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中国猿人史要》、《周口店第一地点之食肉类化石》、《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周口店山顶洞之动物群》、《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和《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