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推进援藏工作 捧出一颗心服务西藏人民
2016-08-04 13:15:03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已浏览次
北京市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始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北京的分内事来办。市委书记郭金龙同志强调,要以首善标准推进援藏工作,捧出一颗心来服务西藏各族群众。20多年来,北京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8亿元,援建200多个项目,派出7批560名援藏干部支援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市文物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指导思想,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依托全市“十二五”时期对口支援拉萨“一区三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拉萨区域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文化援藏、智力援藏、人才援藏。
文化援藏
聚焦文物保护,传承保护好西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市文物局把全面提升拉萨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作为援建的首要任务,加强统筹规划、做好保护修缮、完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拉萨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水平。协助拉萨市文物局编制完成《拉萨市“十二五”时期文物保护规划》《曲贡遗址保护规划》《大昭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等,与拉萨市文物局签订对口支援框架协议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协助拉萨市文物局组织实施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配套保护工程、大昭寺壁画保护工程、聂塘卓玛拉康保护维修工程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和乃琼寺、唐加寺等重点文物抢救性维修工程;协助拉萨市政府完成批准公布第三批、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在援建项目框架内投资389万元,实施拉萨市“数字文保”系统建设工程,完成文物信息数据库、调查与信息采集系统、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建设工作,建立起较为一套完整的文物数字化、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十二五”时期援建拉萨的重点文化设施,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牦牛和牦牛文化专题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全程参与筹建工作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列经费近8000万元支持博物馆筹办。该馆于2014年5月正式开馆,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
智力援藏
立足智力支援,培养造就素质过硬的文物工作队伍。北京市文物局把加强智力援藏,给拉萨留下一支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与拉萨市文物局的沟通协调,综合运用学员来京培训、专家赴藏授课、援藏干部传帮带等方法,有效提升拉萨文物工作队伍整体水平。到京培训方面,依托首都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文物工程管理业务专题,举办拉萨市文物工程管理专题培训班。局党组多次研究论证培训方案,邀请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就文物保护工程的政策法规、立项审批、方案设计、审查管理、施工组织、工程修缮等环节和方面作系统讲解;组织学员在故宫博物院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雍和宫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家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有效提升了参训学员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赴藏授课方面,2014年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前夕,组织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赴拉萨就政策法规、展览陈列、藏品收集、安防技防等环节对该馆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为顺利开馆、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传帮带方面,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业务特长,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提升受援单位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动员援藏干部积极参与自治区和拉萨以外地区的文物保护修缮、检查验收等工作,举办流动讲座和培训班,在相互交流中传播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
人才援藏
选拔优秀干部,满怀深情服务西藏各族人民。北京市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廉政关和身体关,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干部到拉萨市文物局挂职锻炼,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批共两位同志。第六批援藏的李粮企同志克服高原缺氧、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等困难,组织完成对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影响区域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工程库区淹没区文物搬迁工作,受到拉萨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他积极联系媒体宣传西藏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撰写的多篇稿件被央视《新闻联播》采用。第七批援藏的李国同志连续三年组织拉萨全市文物安全检查工作,带队跑遍了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行程超过1万公里。他同东嘎村3户困难家庭认亲结对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累计捐款捐物近1万余元。这两位同志和扎根高原11年的郭金龙书记、夫妻共同援藏的马新民同志、践行“牦牛精神”的吴雨初同志一样,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北京西藏心连心、民族团结值万金。下一步,北京市文物局将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认真落实“十三五”时期对口支援拉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任务;协助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两级文物部门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和拉萨老城区申遗工作,促进首都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文化交流;探索干部挂职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做好第八批援藏干部的组织保障,让对口支援成果更多惠及西藏各族群众。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