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
2016-08-04 13:02:51 作者:李思辉 来源:光明日报 已浏览次
真不知道是韩、日等国太过看重文化遗产,得了某种“魔障”,还是我们因为文化遗产太多,以致对身边的宝贝视而不见,坐等它们逐步消亡。
据媒体报道,近日,新加坡正开展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其涵盖面甚广,就连华人的婚嫁礼饼制作也被纳入其中。
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给人高大上的感觉,新加坡把华人婚嫁礼饼的制作纳入非遗保护,令人顿感诧异。可仔细分析,源自福建的五色糖、豆沙饼、老妈糕等传统礼饼虽很微观,但它所传承的百年制作工艺,以及背后承载的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却很有价值。一块香甜的礼饼,饱含着花好月圆的祝福,夹杂着浓浓的人情味,不正是海外华人眼中“乡愁”的味道么?
既然婚嫁礼饼具有非遗价值,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就更值得关注了。古人所说的“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喜”之一。可见,婚姻对人一生的重要。它关乎传宗接代、种族繁衍、文明延续,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生命仪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被一些学者视为中国婚礼制度的开始。不论是“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还是敬祖宗、拜高堂、闹洞房;不论是红双喜字、坐花轿,还是“哭嫁”“走婚”、省亲,都是浓郁而严肃的传统婚俗文化组成。这样的风俗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否则就会招致乡里非议,因此,传统婚俗文化就固化成我们这个民族某种共同的文化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们的传统婚俗文化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传统婚俗一二十道程序似乎太过烦琐,但仔细考量,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仍有无可取代的价值。比如传统婚俗所倡导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所指向的家道和合、尊礼孝亲,所展现的庄重严肃、充满仪式感等,都有现实价值。不能武断地把传统的就看成是“封建的”“落伍的”。时下,在一些地方,一些年轻人还在选择“披红挂彩相对拜”的传统婚礼,这是一种自由。并非一味地模仿西方婚礼才是时尚,把老祖宗的婚俗礼法捡起来,不也很酷很有中国画风么?
新加坡把华人礼饼列入非遗珍视,韩国、日本等国则把中国传入的宗庙祭礼、木匠、暖炕、武术、巫术、纺织工艺等,拿去申遗。就在去年,韩、日还在积极联合中国推动筷子申遗。有人嗤笑这是“申遗控”,人家却认真得很。真不知道是他们太过看重文化遗产,得了某种“魔障”,还是我们因为文化遗产太多,以致对身边的宝贝视而不见,坐等它们逐步消亡。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