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件中部非洲面具在南京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象征着美貌和地位的氏族首领面具、装饰着贝壳的化妆舞会面具、残酷割礼仪式所用的面具……8月2日,130多件来自中部非洲的面具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非洲大陆是火热的、多彩的,更是神秘的。面具可以说是非洲文化神秘的代名词。中国戏曲中也有着体系完整、数量丰富的脸谱。与中国面具文化相辉映,非洲面具艺术具其鲜活性。

 

  “今天展出的面具都是弥足珍贵的。”中非部落仪式专家马克·费力克斯在展览上介绍说,面具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南非的史前岩画中,就发现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围绕着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等各种神秘的宗教活动,非洲人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面具。

    

  马克·费力克斯指着其中一个面具说:“这个面具是本次展览里面最大最古老的,主要用在成人礼仪式,只有仪式的专职人员才能佩戴它。面具嘴巴上的小洞代表着祖先在和他说话,教育他要守规矩。”

 

  “我在北京的一次展览上发现了两个5000多年前的面具,用陶做的。这使得我坚信面具的传统并不是非洲独特的,而是全世界共有的。”马克·费力克斯说。为了展示面具的世界性,这些面具将在中国的一些博物馆陆续展出,并将于2018年走进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

 

  除了宗教仪式外,非洲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用到面具。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介绍说:“非洲的面具和日常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艺术风格特殊,跟中国戏曲里面的面具有很大差别。”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马尔罗曾说,“非洲面具不是人类表情的凝固,而是一种幽灵幻影……羚羊面具不代表羚羊,而代表羚羊精神,面具的风格造就了它的精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