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理也要讲规矩
2016-08-04 10:31:23 作者:王宏伟 来源:新华日报 已浏览次
最近与文物有关的两个大新闻都是“坏消息”,一件是北师大接受藏家捐赠的6000件珍贵古陶瓷被质疑是“赝品”;另一件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半年内两次被盗,盗墓贼甚至追砍警卫。这两件事不禁让人感慨:文博圈真该好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了。
“京师瓷”事件因为捐赠品未经鉴定,因此尚处争议之中。此事备受关注,是因为这件事勾起了人们对收藏圈“国宝帮”的复杂感情。“国宝帮”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文物有狂热的热爱,却缺乏眼光,把各种稀奇古怪的赝品当成国宝,并且深信不疑,不能自拔。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玉凳和冀宝斋事件,被认为是“国宝帮”的典型案例。
如果“国宝帮”的藏品都是真的,那么一个人的藏品就顶上一个国家级博物馆了。“国宝帮”的“执着”常常遭人嘲笑,但他们本身也是赝品的受害者,如果鉴定不像现在这么难,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当。与被科技武装的造假相比,目前鉴定却是“三无”行业:没有行业标准,没有权威机构,没有公认专家,文物主管部门确实有专家委员会,但只做司法鉴定和博物馆文物鉴定,不对市场开放。一言以蔽之,社会文物鉴定毫无规矩可言,所有的鉴定证书上了法庭都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现行法规,文物交易仅限于拍卖市场和文物商店,不允许私下交易,然而那位邱姓捐赠者在回应此事时却称是从一位名家后人手中得到了这批文物。同时,设立博物馆要在文物部门备案,藏品要经文物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登记造册。然而北京市文物局明确表态,没有收到与此事相关的申请。高校设立博物馆,不能像一些社会机构一样,自己挂牌自娱自乐,更何况要接收的还是被描述成“自两汉至明清、各个时代和窑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精品”,就更要流程规范守规矩,否则未经鉴定,校方就在捐赠仪式上宣称“清华有清华简,北师大有京师瓷”,岂不贻笑大方?
“京师瓷”余音未绝,清东陵又曝管理漏洞。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清东陵半年内两次被盗,今年5月,昭西陵隆恩殿台基护栏丢失一个柱头,至今下落不明。而在去年10月,温僖贵妃墓被盗,盗墓贼被发现后竟然拎着大砍刀追砍警卫,极为猖狂。
应当承认,清东陵保护区主景区面积达48平方公里,分布着14座清代帝、后、妃陵寝,有500余座单体文物建筑,保护难度不小,但这都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不断被盗的免责理由,河南巩义宋陵石刻被盗后,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下有声呐系统、地面有24小时巡防的防范体系,而清东陵管委会在整改期间却没有完善安保措施,这种麻木和惰怠才是最可怕的。
从“京师瓷”赝品到清东陵屡屡被盗,反映的恰恰是文物管理当中的没有规矩和不守规矩,在规矩意识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关键词的背景下,文物领域也应该好好立规矩,把之前的管理漏洞填上补好,只有不守规矩的行为得到处理,人们才会认识到行为的边界,遵守规矩。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