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纪录片开机 “分形艺术”走秀西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电影纪录片《崔自默》在古都西安开机,“分形艺术大师”崔自默亲临大华1935文化社区,开始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行为艺术表演。激情挥洒,浓墨重彩,在S5巨大空间里面,点线面组合起来宛如一曲曲华丽的五线谱乐章。传统而现代、民族而国际、生活而艺术,这种视觉冲击,伴随美女模特的舞蹈表演参与,此时崔自默的绘画创作可称作独一无二的“走秀”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在宽广的艺术空间发现,地毯上摆放满了宣纸,崔自默尽情挥写泼洒,但最后创作出来的画面整体风格是协调统一的,而具体每一张画的都构图符号和色彩风格都绝然不同。在航拍、摇臂、轨道和各种录像、相机、灯光甚至烟雾的围绕下,艺术大师崔自默一身素白衣服,到最后仍然是一尘不染,的确令观众叹为观止。他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奇怪得很,除了如椽大笔,还有拖把、水瓢、水桶、刷墙辊子、喷雾器等“十八般兵器”。他随形就势,变幻莫测,有时若鹤步闲庭,有时若飞龙矫健,有时若莲波微步,还不时金鸡独立、犀牛望月、燕式平衡、仙人指路,这种“走秀”绝对高大上、不明觉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理工农医文、工农商学兵,有着交叉学科背景和视觉艺术各个领域跨界实践的崔自默博士,拥有国际影响和传奇人生。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崔自默在“分形艺术”和“视觉场”方面造诣颇深。“分形”以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融合为特征,它蕴含宇宙混沌的巨大能量,涵盖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大气、海洋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科很多学科,尤其在心理学、美术、舞蹈、音乐、建筑等方面影响深远。据故宫博物院王亚民和北京大学美学研究中心朱良志等专家研究文章阐释,崔自默的分形艺术作品是“视觉场”,它符合平衡、和谐、对称等传统美学标准,但已经超越而赋予全新的表达方式。画面看似“乱”、随性,但却暗含一种内在的逻辑和秩序,尤其是局部即整体的全息与统一场理念,预留了无穷的审美余味。用崔自默自己的话说:“我虽然创作过很多线描人物、山水和花鸟,但传统画面总是一览无遗,那些老一套的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记得印象派大师雷诺阿说过,一览无余就不成为艺术。我从大学时期就喜欢现代感、时尚感。我沉迷于陌生感,未完待续感。不期而遇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我的《新天工开物》、《新山海经》系列,那种分形艺术的复杂几何构图,任何观众都不可能记住,所以常看常新。致广大、尽精微,远观气象、感性,近察趣味、理法。欣赏我的作品需要知识储备和心理挑战。读者需要主动参与,心里越丰富,眼里越精彩,层层无尽,有序而无序、有法而无法,一笔一般若、一画一世界。”登临二楼空间平台俯瞰,烟波浩渺,云霞明灭,如置身琉璃世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3年在北京奥运村水立方,崔自默曾用3小时完成近千平米世界第一大国画《大好荷山》,并在2014年在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上公开展出,成为当时最大亮点,引起各界参观者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强烈好奇。此次借纪录片《崔自默》拍摄之机,崔自默在他的“第二故乡”陕西完成他的艺术之旅、丝路追梦,在创作规模和风格上都有突破。该纪录片在经过精细的后期制作后,会在将来崔自默艺术国际巡展中持续播出并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艺术方面发挥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型电影纪录片《崔自默》外景拍摄选在华山、太白山、法门寺、楼观台、张载纪念馆、大明宫遗址、碑林博物馆等地,内景则是在西安大华1935、崔自默艺术馆和永宁国际美术馆默艺空间等处,涵盖了儒、释、道等传统国学以及武术、皮影、秦腔等民间艺术精华。崔自默在被记录、被探索与发现,那是我们熟悉的崔自默,又是陌生的崔自默。该片每一个镜头都很讲究,崔自默则如老练的演员,走位精确,举手投足都毫不含糊,这大概和他经常关注参与影视作品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关。另据悉,在创作内景现场门外,挤满围观的游客,但只有佩戴专门标志的工作人员才得以进入场地。在大明宫遗址丹凤门前,因为航拍和各机位需要,加之场地巨大,早起锻炼的市民们无比好奇,不时闯入“禁地”。为防止穿帮,各个角落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发生局部口角。一个几秒钟的镜头就拍摄了几乎一个上午,可见该片的高质量艺术水准,值得大家期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