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群体变化 艺术市场收窄或将成常态
2016-08-02 09:59:01 来源:雅昌艺术网 已浏览次
在经历了持续4年的低谷之后,2016年春拍艺术市场依旧呈现调整态势,“缩量增质” 已成为各拍卖公司的重头戏。在经济下行、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成交额的持续 增长成为各大拍行面临的越来越困难的事情。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 计,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全国艺术品拍卖会数量、专场数量、以及上拍量、成交量同比 2015 年春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平均为 15.42%.但拍卖数“量”的减少并没有与 总成交额产生联动效应,这主要归功于拍卖行对于精品佳作、高端资源、稀缺生货不遗余力 地探寻挖掘和推荐。 值得关注的是,本季度单幅作品均价达历年最高,为 29.54 万元 / 件,首次超过 2011 年 春季 29.01 万元 / 件的最高值。为保证拍卖业绩,各家拍卖公司拼命挖掘珍稀精品, 本季度释出9件亿元天价作品,千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达 274 件,同比2015年春的205件,增加了近 33.65%,这不仅拉动整个市场的总销售额及均价水平,同时也为市场的调整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2016年春拍,中国书画、瓷杂、现当代艺术三大板块总成交额为228亿元,同比去年春拍下滑1.19 %.中国书画板块行情呈小幅下滑。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为古代书画。本季 度,中国书画板块成交数量为35,646件,总成交额为115亿元,成交数量、成交额同比 2015 年春下降了 28.72% 和 2.6%,单幅作品均价为 32.33 万元 / 件,同比 2015 年春涨幅达 36.64%.近年来,古代书画板块一直在随大势调整下滑,但今年呈现逆势走强的态势;而近 现代书画不再如往日般抢眼,仅有傅抱石一人创出亿元天价,大部分近现代大师画作多在1,000 万元至 2,000 万元左右徘徊,既说明目前市场的承接力有限,也说明近现代书画价格总体出 现走低或停滞的趋势,价格分化相对明显。当代书画和新水墨在经过2014年末的快速上涨后, 更多的表现为调整和分化。 瓷杂板块亮点不断,其中瓷器、佛造像等都有精品释出,除佛教艺术继续领涨外,各家 拍卖行推出的明清官窑重器也都得以顺利成交,其中,2015 年春拍瓷杂板块中的“葫芦式” 的拍品结构在 2016 年春拍中表现的相对不明显。2016 年春拍,瓷杂板块共上拍 91,799 件作 品,成交数量为 41,808 件,成交额达 85.87 亿元,占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的 35%,同比 去年春拍份额提升了 3%,其中,有 57 件拍品过千万成交。 地域方面,京津塘地区依靠着其深厚的中国艺术品存世量基础和当地拍卖行业的繁荣发 展依旧是占据了各地区成交额的首位,并且同比上升了12.28%.其原因主要是在本季春拍中, 高价拍品频频出现,对于市场的交投环境有了很大的影响。高价拍品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 中应属于一个特例,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全部状态,所以由此可见,京津地区的中国艺术 品拍卖市场还是处于一个稳定的调整环境之中。 长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在本季春拍成交额方面都略有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5%以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区下降幅度为 16%,珠三角地区艺术品拍卖行业起步较晚,再 加上近几年的市场持续处于一个调整期的大环境中,这就导致本来处于发展期的珠三角艺术 品拍卖行业又因大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发展缓慢。但是,市场的调整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珠三角地区的艺术品资源丰富,买家群体实力也较为雄厚。由此可见,经过调整期之后的珠 三角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是必然的。 本季春拍海外市场表现的较为萎靡,在成交额方面同比下降了 25.29%.在之前的中国艺 术品拍卖市场中,海外市场一直是精品和高价的代名词。但是在近几年中,海外市场的优势 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国内市场的稳步发展。究其原因,中国拍卖企业经过了萌芽期到现 在的发展期,对于藏家和市场的培养逐渐成熟,各个公司的拍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程度质的提升, 再加上中国对于艺术品的政策基本上是“只进不出”,这几点原因就造成了中国的艺术品拍 卖市场逐渐的超越海外市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本季中国艺术品春拍市场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热点就是藏家群体的变化。近年来,中国艺 术品市场的本土化发展趋势以及良性的竞争环境为藏家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投资机遇。从藏家 的角度而言,新买家陆续入场,藏家逐渐从“50 后”“60 后”过渡到“70 后”“80 后”, 甚至出现了“90 后”的藏家入场参与拍卖的情形,年轻藏家的加入为拍卖行业注入更多的新 鲜血液。除了藏家构成的不断更新之外,今年春拍中,还出现了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的藏 家花高价收购古代书画作品的现象。例如,当代艺术领域的藏家王中军和张小军开始入场竞 买古代书画,成为当仁不让的新买家,这体现出了近年来藏家跨界以及收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