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界牌村有个“博物馆” 藏品都是村民自家传家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纺车和织布机主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俗(报恩填还道场仪旨薄)

 

       近日,在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村民何光富想起老屋里还有几本线装书,便跑回去找了出来,送到村委会。“有时间就在家翻箱倒柜,凡是有些年代的东西我都要拿在手里端详半天,看看能不能送到村委会。”原来,去年,为申报省级传统村村落,界牌村村委会向村民借了几件文物进行展示,后来就为这些藏品建立了“博物馆”。

       为申报省级传统村落村民主动拿出传家宝

       界牌村被誉为秦巴古道第一村,曾出过不少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是读书人。因此,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一直是当地村民的骄傲。

2015年,为了申报省级传统村落,界牌村村委会向村民们借用一些具有当地印记的传统生活用具,如斗、尺、风车、碗等器具。听说是为了村里的发展,70岁的何光富说,他爷爷曾在泸州做过知县,家里有一张雕花木床,也是从爷爷手里传下来的,由于异常坚固,到现在还在使用。正当村委会打算写字据暂借时,何光富将床上的被子一卷,就让人将床抬走。“要啥字据,搬就行了,家里其他东西,看上哪件拿哪件,绝不阻拦。”何光富说,他只有一个要求,能不能在展览后,把这些物品统一保存下来,“这样既能为村里发展服务,也能让后辈了解历史。”

       小山村建起“博物馆”各类藏品1000多件

       界牌村申报省级传统村落期间,具有川东北特色的各类器具堆满了一间屋。申报工作结束后,村委会决定将展览的物品长期保存起来,建一个“博物馆”。听到消息后,界牌村村民拿出了更多的传家宝。如今“博物馆”里有各类藏品1000多件。“大家都很支持,很多东西甚至连借条都没有打一张,其中不乏一些贵重物品。”村支书李荣华说,这几天正在对这些东西登记造册。

       如今,界牌村村委会两间最大的办公室就是村里的“博物馆”,总面积100多平方米,一间展示“传统耕读”,以书籍、砚台、犁、耕具、量具、纺车、瓷器等为主,也是数量最多的藏品,是界牌村过往生活的还原。另一间分别为“巴人石刻”、“革命岁月”,当地各类石刻、雕刻虽然多,但不便收藏到“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是石器:一个最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刀。此外,红军使用的矛、子弹、钱币等也在这里找得到。

       “这些文物都是精挑细选后留下来的,许多物品收藏价值很高,曾有人出高价购买,但都被村民拒绝了。”李荣华说,如今时常有巴中、通江等地的市民前来参观,“下一步,打算借助村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村民自己建的‘博物馆’也有望成为当地一张新的名片。”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