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发现宋代古墓 疑为元朝末年汉王陈友谅世祖
陈伯万总祠
陈伯万古墓所在地思源亭
7月30日,记者应章兆勇先生的邀请,与梅山大讲坛志愿者一行来到西河镇寻访历史遗迹。采访中发现新化陈姓始迁祖陈伯万公古墓,疑系元朝末年汉王陈友谅之19世祖。这对还原研究明太祖朱元璋的历史元素与新化的旅游开发有积极意义。
宋代陈伯万
宋代古墓葬于新化县西河镇鹅塘村。古墓被陈氏后裔修亭保护,号思源亭。古墓占地面积超过目测120平方米,古碑记载:“丁山癸向,陈姓始迁祖考伯万妣赵氏合冢之墓”。
在离古墓100米远的地方有一栋“颖川陈氏伯万公总祠”,屹立在鹅塘村田垅中,视野开阔,要不是祠堂门口新建的农村别墅与楼房挡住视线,一眼望出,天际线就在绿色田野的尽头,眼前的一座尖山顶着蓝天。
祠堂里有陈伯万公的塑像,不怒自威,立神龛之上。祠堂的碑文中记载:
“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太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后元和留居新化,亨和迁沔阳,利和迁湘乡……明弘治6年(1493)新化陈氏始修族谱,万历16年(1588)二修,崇祯15年(1642)三修时,合元和公派下五十七户、亨和公派下一户、利和公派下九户,又知则公派下三户,共七十三户。清康熙3年(1664)四修,雍正元年(1723)五修,乾隆49年(1784)六修,道光20年(1840)七修,同治12年(1873)八修,1935年九修……”
汉王陈友谅
这里祥细记录陈伯万之后,从明治6年(1493年)始修族谱,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陈氏没有间断族谱记载。正因为如此,大家惊奇地发现,修族谱的时间隔元末汉王陈友谅之死(1363)仅差130年。
历史记载:“陈友谅, (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二十三年八月(1363年10月4日),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而被称为始迁祖陈伯万的二公子“亨和迁沔阳”!那么陈友谅是不是亨和之后呢?
后来,我们果然从陈姓的有关资料中查到:陈伯万的第十九世孙居然叫做陈友谅!所生年代与一代汉王相吻合。
据太平街全牛席老总章兆勇先生介绍,当地人的确认定陈友谅的祖籍就在新化。代代相传,太平村的山脉,被当时朱无璋派的兵丁挖断。一位七十岁的刘姓老人告诉记者,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在陈氏祖坟山拾到一匹玉马,被文革小将作为封建糟粕给弄碎了,怀疑是陈氏殉葬之物。加上“朱元璋打不过陈友谅,刘伯温献计挖断陈友谅祖坟山龙脉”的传说,当地人深信不疑。
当地人还认定,陈友谅在鄱阳湖战死之后,已经安葬到了这里,至少这里葬了衣冠冢!族谱上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他们认为,太平村的大河可直入资江流向长江而入鄱阳湖。过去水路畅通,又可欲盖弥彰,躲避朱元璋的追杀。
新化县检察院干部陈氏后裔陈晓春认为:那个年代的族谱记载不会有像今天一样的炒作,可信度应该蛮高的。陈友谅“败者为寇”,没有立碑也属正常。如果能够找到进一步确凿证据链,还原和研究明史元素及提高新化旅游立县的文化底蕴,是有积极意义的。更何况陈万公之后“一门三相四状元”的记载,也是一大亮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