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佛山醒狮“遇上”涂鸦 非遗也能推出新意

  四年前,“意狮意诗”四人组合在佛山诞生,组合的特点是喜欢把传统文化融入涂鸦的舞台。今年6月份,他们带领着250个佛山家庭,成功创造了“世界最大的城市传统文化涂鸦作品”纪录。近期,组合还在禅城举办了一场“意狮意诗”佛send画文化艺术展。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这次破纪录作品的设计手稿和全部画面的色稿版本。

  为何要用涂鸦来表现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新鲜的文化表达方式,希望能得到佛山人的认同。

  他们,画里看佛山文化

  在佛send画文化艺术展上,记者见到了组合的主创冯文灿。

  他说,创纪录的作品包括“佛山地标”和“佛山文化”两组涂鸦,总面积达到了1413平方米。“佛山地标”主要根据佛山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百花广场、电视塔、通济桥等代表性地标,画成了一个合家欢的大“圆”,这当中还穿插使用了佛山人的卡通形象。那是一群正在佛山街上漫游的开心角色,和站在上面完成涂色的佛山家庭相互映衬,有种真实和虚拟在现实场景中交织在一起的梦幻感觉。

  而在“佛山文化”部分中,主创者用单格人物场景,把佛山部分传统文化、特产和非遗项目表现了出来。其中有关凤城美食的内容,厨师炒菜的火焰则被天马行空地描绘成了火凤凰。

  他们,为城市创吉祥物

  这个组合从名字上,就能很容易联想到与佛山有关的元素。比如“意狮意诗”这个名字,原本是粤语“意思意思”的谐音。主创人员冯文灿认为,加入佛山醒狮和诗的元素,让其字面含义传递出“拿本土传统把玩一番”的意思,令人感到亲切。而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他们的兴趣小组,是希望能找到各种不同的、有意思的伙伴。

  再以“佛send画”为例来说,在这个名称里,冯文灿巧妙综合了粤语和英语的内涵。佛山,与“佛send”谐音,而“send”包含着“表达、传播、得到共鸣”的意思。“佛send画”就可以理解为“用画面来呈现佛山文化”。

  运用岭南文化和语言所做出的一个最富动感的创造,恐怕要数这个组合的“粉狮”。借用网络语言粉丝,冯文灿在其中嵌入了自己最爱的佛山元素“(醒)狮”。“粉狮应该是所有爱佛山文化的人。”他打量着工作室中一个六面体的纸制狮头说,他希望这个有着醒狮造型、着长衫的“黄师傅”能成为佛山这座城市的民间吉祥物,而粉狮就是“黄师傅”的忠实粉。

  他们,跨界创意活化非遗

  蓄着胡子的冯文灿随意地将头发扎在一起,在后脑形成一个发髻,似是穿越回来的古人。谈起佛山的传统文化,他有一套活化的理论——“时钟创意法则”,即包括秋色、醒狮等12种佛山非遗项目,依次排列在表盘的时刻上,冯文灿称这个装置为“佛山时节”。“不同的非遗项目,可以按照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指向,进行三三两两的叠加,以此找到一种新的传播样式。”

  “比如武术,可以用佛山剪纸来表现,石湾公仔也可以做成粤菜的主题。”他把玩着一幅《佛山,你好》的剪纸作品(上面有黄飞鸿的招牌动作和佛山电视塔的地标形象),告诉记者,这样就可以放大佛山非遗项目传播的效应,找到新的活化途径。他认为,佛山的传统文化需要统筹融合,可以让不同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跨界合作,找到新鲜的表达方式。

  发起人冯文灿还有一个身份,是跨界创作人。“我们做的涂鸦作品,把佛山题材抽取出来,以城市作舞台,突破了画布和笔的束缚。”冯文灿觉得,艺术各领域之间没有界限,打破这些界限,能让佛山人更容易地接触到自己的本土文化。

  延伸

  跨界传统文化 挑战谁的神经?

  组合中有两位是“90后”,两位是“80后”,其中的三人是地地道道的佛山人。他们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也在颠覆本地文化的传统表达方式。

  比如在创下“世界最大的城市传统文化涂鸦作品”的“佛山文化”那部分中,成员粒汍仔把秋色等非遗项目用她擅长的娃娃形象“画”了出来,冲击感十足。有人不禁会问,这是佛山人所熟悉的非遗项目吗?

  对此,一位从事公职工作的人士表示,佛山的传统文化需要找到适合青年人的味道,传统文化不止在书本里,应该有变革才有传承。他说,至少在引起关注方面,“意狮意诗”的想法得到了佛山人的回应,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模仿“意狮意诗”创意的涂鸦创作活动,是一种好的尝试。

  而事实上,以佛山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跨界创作,更多是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冷遇或质疑。冯文灿告诉记者,他曾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传承人谈过自己的创作,但得到的回应是,从没有过要和其他人合作创作的想法。

  不过,也不是所有跨界创作遇到冷水。有扎狮头的艺人也曾亲自找到文创工作者,希望能为这项传统民间工艺找到新的传播形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