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清音:亟待抢救保护的省级非遗

  “山东清音在我们鱼台及周边地区流传并盛行,很受群众喜爱,但目前传承人全县仅有张敬宝先生一人,年龄比较大了,年轻人没有学习的兴趣,后继乏人,山东清音面临失传,亟需抢救与保护。”近日,记者在鱼台县采访非遗保护和传承情况时,鱼台县文化馆馆长金丽如是说。据她介绍,山东清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受听众喜爱,对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日前,山东清音进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东清音又名“平调三弦”、“平调清腔”,盛唐时期发源于山东,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其委婉的曲调、独特的唱腔,形成了独有的曲艺特色,盛行时影响遍及全国,是山东省内稀有曲种之一,曾编入丛书《山东省地方曲种音乐集成》。

  山东清音起初多为女艺人、盲艺人演唱,主要乐器是钢板、钢棍,伴奏使用扬琴、大阮、坠胡、二胡、木鱼等,主要板式和曲牌有起板、评调、大小清腔、串子、大小曲溜子、平头、彩腔9种,至今保留下来的经典剧目有《刘公案》《白蛇传》《盗灵芝》《雷峰塔》《合钵》《三省庄》《莺莺听琴》等以及新编剧目《买嫁妆》,故事有头有尾、短小精悍,情节曲折连贯,唱词通俗易懂。1983年初,山东清音传承人张敬宝创作的新编剧目相继参加了市、省及全国的文艺会演,并多次荣获大奖;当年10月,经山东省文联、曲艺家协会推荐,鱼台县编排的山东清音剧目参加了进京文艺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专家的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对其跟踪录制并多次播放。

  但是,山东清音曲调过于委婉,适于唱短小精湛的故事,难唱大书,其经典剧目多是中篇唱段,逐渐被琴书、坠子取代。同时,随着现代生活和娱乐媒体的发展,传统曲艺受到了极大冲击,山东清音的独特唱腔使得这一曲艺形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继乏人、伴奏乐器陈旧、无专用场馆、无专项保护经费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山东省内这种稀有的曲种濒临消亡,亟待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性扶持与保护。

  “我们希望能够对非遗传承人队伍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认定资格,对山东清音进行收集整理,建设专门练习和展示场馆,培养后继传人,组织现场表演展示,进一步扩大影响,依法实施名录保护。”金丽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