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纸质文物将进“三甲医院”“疗伤”

  7月28日,“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在此间举行揭牌仪式。该工作站建立后,被誉为文物保护的“三甲医院”——南京博物院,将和新疆博物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纸质文物修复方面进行合作。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新疆工作站是中国西北地区首个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站。工作站将开展馆藏文书的保护与修复,书画装裱以及传统修复技法研究、绢画保护与修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技术的再研究。

  经历数千年岁月洗礼,残破不堪、文字难以辨认的新疆出土纸质文物,今后将进入“三甲医院”接受“治疗”。

  据悉,新疆地理位置特殊、环境干燥,是世界上出土古代纸质文物最集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新疆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所涉及到纸质文物的文字有汉文、梵文、佉卢文等约20种,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新疆的历史、宗教、文化研究起到巨大作用。

  目前,仅新疆博物馆就藏有大量的纸质文物,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唐代文书,其中有契约、户籍资料等。此外,新疆还有多个机构藏有古代纸质文物,均面临着修复人员匮乏等问题。

  龚良表示,目前纸质文物修复多采用脱酸、防脆、防止字迹褪色。脱酸是让纸张不会那么发脆和变黄,传统的物理方法是丝网加固、刷浆糊、做背板等,这种方式耗时久,今后将以脱酸方式批量化修复纸质文物。

  该工作站成立后,不仅为纸质文物“治病,还会“防病”,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金萍说,还将开展纸张类型和纤维类型分析、病害调查等调查,建立纸质文物数据库,为这些穿越历史的纸质文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