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重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每年投入1000万基本扶持金
2016-07-30 11:21:50 来源:南方日报 已浏览次
一座废旧的工厂厂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改造,逐渐演变成既时尚又能给予无限灵感的创意空间,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烙印。在广州,红砖厂创意产业园所散发的城市文化历史和艺术气息,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样板。
作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老县,斗门何时能成长起一个自己的“红砖厂”,是不少斗门文化界人士的期待。笔者日前获悉,《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办法》即将出台,斗门区财政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基本扶持资金,扶持发展区内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扶持办法,在斗门区内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特色基地,将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薄弱
由于起步晚、发展较慢,斗门区的文化产业处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综合实力较弱的阶段,仍是薄弱产业。数据显示,2015年,斗门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比重1.81%,这与全市的发展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在斗门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斗门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目前斗门现有的文化企业组织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产业形态不完整,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缺乏优势文化产品。”
于斗门自身而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一直是斗门产业发展中的短板。而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层面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加受到重视。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对“农业起步、工业立区”的斗门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单是集聚人气、获取利润,其将对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站在全市的层面审视,近年来,珠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如《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等,培育了金地动力港、V12、华发传媒等一批有潜力的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
“但截至目前,斗门区尚未有相关规划、配套政策,未能发挥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加强行业引导、服务和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上述负责人表示,斗门亟需制定出台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破局▶▶建文创孵化器最高可补200万
上述情况或将很快得到改善。笔者日前获悉,为大力发展斗门区文化产业,培育和壮大区内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企业,积极推进和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建设与发展,斗门将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办法》(下简称“《办法》”),规范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的申报、认定、管理及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落实。
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是斗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心所在,《办法》提出,对首次认定的斗门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斗门将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斗门区内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特色基地,将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办法》同时鼓励园区运营管理单位引进区外及国外独资文化产业企业在斗门注册公司并入园运营。据悉,对每引进一个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相关资格认证,且场地租用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区外文化产业企业,斗门将分别给予园区运营管理单位1万元、2.5万元、5万元奖励;对每引进一个国外独资且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文化产业企业,斗门将给予运营管理单位5万元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对被认定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的运营管理单位,其在搭建交易推广与展示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综合商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或文化创意孵化器时,可在满足相关条件内,获得最高200万元平台建设补贴,其后每年且单个平台建设最高补贴金额可达200万元;特色基地可获最高额100万元平台建设补贴,其后每年且单个平台建设最高补贴金额可达100万元。被认定区级以上平台奖励则按市级1/2折算。
此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特色基地的运营管理单位和入园文化企业,成功举办经案批准的超过100人次以上,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产业商务会展活动,《办法》将按照活动实际总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每项活动补贴金额最高可达50万元。
规划▶▶重点培育本土文化产业行业品牌
除了资金扶持,《办法》对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申报认定也有严格规范。按要求,申请认定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一般应不低于15000平方米;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基地建筑面积应3000平方米以上,15000平方米以内。
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容量和质量如何跟上快速发展的脚步,避免同质化、空壳化等问题?斗门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谢卓珈介绍,按规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园的文化企业不应少于10家,且要占全部入园企业比例的60%以上,并属于办法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同时,园区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60%。
据介绍,为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一方面,斗门将加大文化产业招商,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人才、资金、资源的引入和文化市场培育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同时,还将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国有、集体、民营、合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的文化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市场建设和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
“斗门将打造跨界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互动、信息共享,实现上下游文化企业对接,不同类别企业间横向合作;此外,还将引进智囊团队,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入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谢卓珈说。
笔者了解到,下一步,斗门还将聘请专业策划公司编制斗门区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区内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等产业,培育本土骨干文化产业相关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
以“文化+旅游”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先发地区产业转型浪潮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地文化创意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随着国民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也在悄然转型。
于斗门而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找到符合实际的切入点是关键。“斗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斗门发展文化产业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项目。”谢卓珈表示,具体路径上,斗门将推动文化与旅游、现代农业等融合,实现多业态共同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化后续动力。
斗门经济发展至今,相比市区、横琴,对人才、金融、创意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力仍较弱,城市形象与价值是相当大的影响因素。而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有望使斗门形成文化名片进而转化为招商名片、人才名片、资源名片。
下一步,斗门一方面将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市场,扩大文化消费,着力建设水乡风情生态旅游路线,发展经典旅游景观。同时,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载体,斗门将从民俗体验和手工艺品的区域特色出发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增长点。
另一方面,斗门将紧抓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积极引进专业策划公司和运营团队,运用数字、网络、美工等现代手段,大力推进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手信实现产业化。
□建议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以人才战略盘活文创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给予人的印象是有文化底蕴、居住环境怡人、生活舒适便捷的地方,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提升城市内涵,还有利于吸引人才,反哺工业发展。
如果说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第三产业则是继工业化后的城市化后续动力。文化产业是绿色环保的“无烟工业”,在很多先发城市,文化、旅游等产业凭借强劲的资源配置导向功能,已经首当其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因此,斗门可以因应自身发展实际,探索一条工业、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道路。
着眼国际,依托工业、文化产业良性互动走向发达的国家亦不在少数,如德国、日本等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文化产业同样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力,还催生了特色的文化创意景区和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与政策的导向,这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目前斗门已在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明晰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制定阶段性的发展规划,这有利于斗门因地制宜逐步打造出差异化的文化品牌,避免陷进模式粗放、定位混乱的发展误区。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对自身传统底蕴的挖掘和提升,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创意与创新的实践过程当中,以内容支撑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模式;二是做到以人为本,长远谋划人才战略,真正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源盘活。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