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文化元素频繁出镜 非遗保护成果进国家殿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汉中撤地设市以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突显了许多工作亮点。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3个、省级文化先进县6个,镇巴县、勉县、宁强县分别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电影之乡”、“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称号。2014年汉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十二五”文化建设投入7.5亿元


  比“十一五”增长416.7%

 

  20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充分重视和支持,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让群众共享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文化建设投入成倍增加,仅“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建设投入资金7.5亿余元,比“十一五”增长416.7%。

 

  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投资76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市非遗及羌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和天汉群众大舞台竣工投用;完成了地方与陕西理工学院联建联办公共图书馆并免费开放。全市文化馆站普遍得到改造和新建并配送图书和文化活动器材。

 

  近年给全市198个镇文化站、1800余个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中心(室)配送总价值7500余万元活动器材。明显改善了城乡文化设施的落后面貌。近年来筹措资金600多万元,购买1000余场优秀剧目下基层演出。

 

  先后成功举办了央视心连心和欢乐中国行来汉演出;从2004年起连年组织迎新春群众文化活动、“书香汉中”全民阅读活动、农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艺术生产硕果累累


  文化交流彰显魅力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饱含汉中文化元素的汉调桄桄剧目《千金买笑》、《韩信拜将》等重大剧目获大奖,这种被称为我国珍稀剧种中的“大熊猫”,古老的汉中之音再次焕发出生机;电影《青木川传奇》获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电影《风过菜花黄》、专题片《汉源》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古路坝灯火》在央视六套公映。

 

  组织创作的《汉中美》、《请到汉中来》等一批优秀歌曲在央视展播并在室内外广泛传唱;舞蹈《杠子·戏媒》、《茶歌》获全省舞蹈大赛最高奖荷花奖;民歌《薅秧歌》、《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银奖。在全省首届陕南民歌大赛中,汉中市代表团独唱和组合唱双双夺魁,4名歌手和4个组合跻身全省“十大歌手”、“六大组合”。

 

  非遗保护从无到有


  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卓有成效。设市以来,汉中市非遗保护从无到有、稳健发展。全面调查非遗项目16大项1275个,收集各类资料2.3万余件,登记传承人1743人。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省级58个,命名市级非遗名录项目84个、县级305个,被认定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27名,建立了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成市县非遗保护中心12个、非遗展厅12个。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27个非遗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将4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人2000元/年补助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汉中民歌《清早起来去上山》等4首非遗乐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汉中傩舞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出版非遗保护资料《中华梨园奇葩-汉调桄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邮册图典》、《陕西古籍总目·汉中分卷》、《永远的文化记忆》等一批保护成果。

 

  广播电视全覆盖


  偏远农村看电视难成历史

 

  目前,全市广播电视已形成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卫星补点的综合覆盖体系,实现了广播电视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化。

 

  汉中市共有播出机构11家,高山无线发射站11座,有线数字电视传输光缆5372公里,网络覆盖全市11个县区151个乡镇近200万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3700万元,安装设备36万套,解决了100多万偏远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农村公益电视放映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全覆盖。建成城市数字影院16座,其中,争取资金720万元,为6个贫困县建成县城首家城市影院。2015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突破3000万元。

 

  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提升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新闻出版行业监管,“扫黄打非”斗争深入开展,新闻采编秩序不断规范,版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图书发行总量逐年上升,发行网络不断完善。“十二五”末,全市累计建成农家书屋2767个,投入资金6200余万元,配送图书500余万册,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十二五”末,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4900余家,从业人员1.9万人。其中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达到60余个,涵盖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图书音像、印刷发行、艺术培训、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等众多行业,形成门类齐全、多业并举、风生水起的发展局面。

 

  汉中目前已先后培育和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市级16个。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4.05亿元,占GDP比重大幅提升,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