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协会携手四地展开志愿服务

  今年是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10周年。近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的“2016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在山西、安徽、四川、广东四地正式启动。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9所高校的近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后,将奔赴四地各基层古籍存藏单位,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古籍整理、著录登记及宣传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团结动员行业及社会力量参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去年,协会发起了面向河北的“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来自京津冀地区的7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共计普查古籍19万册,甄别线装书中的民国图书近10万册,使河北省全面完成古籍普查任务的时间大大提前。

  今年协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业内各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积极响应。经过认真考量,协会决定在晋皖川粤四地展开,这些地区都是历史久远、遗存丰厚的地区。比如,山西全省古籍藏量100余万册,有27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许多古籍年代久远、版本珍稀。相对宏富的古籍藏量,这些地区却存在专业人员少、存藏条件恶劣等现实困难,古籍保护工作仍十分艰巨。

  合作地区一经确定,四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有序启动。一批具有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经过考核与培训后,成为古籍保护志愿者。比如,四川省图书馆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经过文言文翻译、面试等程序,招募了46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被分为8个组,奔赴南充、绵竹、广汉等地开展志愿服务。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是一项全国性古籍保护公益活动,高校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推动各地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能使古籍保护社会参与理念进一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更在青年学生中培育了古籍保护的后备力量。

  四地省级图书馆都对此次活动给予有力支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还从天津、河北聘请专业教师指导此次志愿者活动。安徽省图书馆馆长胡敏表示,这是一项集公益志愿服务、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保护氛围、推动地方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共享多赢的公益性项目,更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创新性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