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读书法吟诵”课在温州博物馆开课
2016-07-22 11:12:13 作者:马炯 来源:浙江文物网 已浏览次
7月17日,声音密码中的古典文学——“传统读书法吟诵”系列课程在温州博物馆开课。由温州市文联创研室副主任、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温州市吟诵学会副会长陈胜武先生主讲。
在系列课程的首堂课上,陈老师从七言律诗的吟诵实践引入,让学员们主动去发现传统吟诵与今人朗诵的区别所在。其后,趁热打铁,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为例,将传统吟诵的基本发声规律通过这些案例逐一讲解。学员以集体跟读、单独试读的形式,逐渐了解何为“平仄发声”,通过普通话音调延长试验来区分“阴、平、上、去”在吟诵调中的区别。陈老师不仅用“摆棋盘”的方式,与大家互动练习平仄声的运用规律,为促进学员理解,又引经据典,讲解了汉语言文字演变主要事件、诗歌的“陌生化理论”、中国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等知识。课程从实践引入理论,以练习印证学习内容。学员们从最初的生涩羞赧,逐渐与老师积极互动,踊跃发声试读,课堂气氛热情活跃。
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内容精彩,引人入胜”、“把生涩的吟诵原理讲得深入浅出,富于魅力”、“先生的吟诵水平很高,学起来很有韵味,有古意”、 “之前对吟诵知之甚少,听完一节课兴趣明显增加了” 、“小朋友说把诗词唱出来最好玩”……课上的内容结束,课后的互动继续,学员们在微信群中互动交流探讨,切磋练习心得。通过课程,学员将接触、学习、推广吟诵,一起在曼声长吟中找回这被遗忘的声音之美,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弘扬者。
此次开课,以追寻被遗忘的声音之美为目的,解析吟诵和书法的互通和对译,疏通文学、书法、音韵等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的文脉隔阂;为古典文学和吟诵爱好者解析格律诗词的声音密码,在学习古文吟诵法中,共同领略历代优秀古文的魅力。课程将吟诵调的理论学习和吟诵的实践指导相结合,循序渐进,首期课程共开六课。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