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泉印泥创制者吴隐与《古今楹联汇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昌硕(右二)与挚友吴隐(右三)等人合影

 

  杭州西泠印社作为“天下第一名社”,可谓家喻户晓,但作为印社四大创始人之一的吴隐却很少有人知道。热爱书画的文人墨客或许知道潜泉印泥,对这个印泥的创制者吴隐却未必了解。吴隐原名吴金培,字石潜,号潜泉,又号遁庵,1867年7月25日生于柯岩街道州山村,吴隐为山阴州山吴氏17世孙,在众多吴氏后人中,吴隐家族当属州山的名门世家,先祖都是朝廷命官,但到吴隐时,已与科举无缘,成为普通百姓。吴隐年少家贫,十余岁即到杭州一碑版铺习镑刻,工余之暇,与好友叶铭同游于戴熙从子戴用柏之门,学古文,习许书,又博购金石拓本以自临习,久之,学艺遂进于道,逐渐成为一名浙派的刻碑名手。

 

  20多岁时,吴隐负笈沪上,结交了吴昌硕、缪荃孙、严信厚等艺苑及商界名流。能与清末民初“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结交,是吴隐最大的人生机遇,两位同宗交情很深,吴昌硕为吴隐此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吴隐开始刻印时,沿习了一些浙派的风格,日后的“钝刀中锋之法”,系吴昌硕亲授,从此印风大变。吴昌硕从苏州移居上海后,吴隐也逐渐向上海发展,先后与吴昌硕一起参加了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等社团组织,其中海上题襟馆由吴昌硕任会长。1904年吴隐与叶铭、丁仁、王禔初创西泠印社,不辞劳瘁以董其成。在1913年的西泠印社成立大会上,吴隐虽然为印社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极力推荐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第一任会长。

 

  除了吴昌硕的提携外,吴隐还得到浙江慈溪籍实业家、上海小长芦馆主人严信厚的关照。1898年,吴隐受严信厚之托,补刻“二王唐人诗石刻”、“小长芦馆集字帖”等,并与叶铭同刻“小长庐馆丛帖”。严信厚是上海实业界巨子、商会领袖,结交的都是社会名流,吴隐很好地把握了这次机会,因此结识了俞樾、杨守敬、翁同龢等名公巨卿、文人雅士,对于扩大吴隐的社交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吴隐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他从严信厚的《小长芦馆集字帖》中得到启发,暗下功夫,借机收集了古今(明清)名人的对联缩刻于石上,历经数年,1900年刻竣《古今楹联汇刻》。

 

  吴隐在《古今楹联汇刻》中将明清名贤296人的楹联367副真迹,用照相技术缩摹后再刻于石,这在当时照相技术刚传入中国后,被吴隐运用在制作碑版上是一项创举。吴隐镌刻的《古今楹联汇刻》共刻石40方,双面刻,每面刻联5幅,每块碑长76厘米,宽32厘米,厚6厘米,正反面都有对联。关于汇刻的缘由,吴隐在《古今楹联汇刻》的跋文中说:余“性喜篆刻,初握管时,即摸壁上联字以为玩弄,虽父师禁之不改。既长,与海内士夫游,扩览名人手迹益多。爰多方借取,用泰西摄影法缩刻于石。积年既久,得三百余联,分为十二卷,复倩同志各书小传于右,俾观者有考证焉。今一并刻竣,为记其缘起如此。”

 

  《古今楹联汇刻》镌刻完成后,为扩大影响,吴隐还遍邀当时书画及社会名流题签或写小传。先后题签的有汪鸣銮、杨文莹、蔡玉瀛、邵锡元、王同、盛庆藩、笪罣、陈豪、费念慈、严信厚、蒲华、金鉴。写小传的有吴榖祥、金尔珍、朱景彝、王锡荣、胡钁、王同烈、陆恢、潘振镛、王章彤、叶铭、严义彬、朱赮、真周、叶翰仙,还有翁同龢、陶浚宣、吴昌硕署首,俞樾、杨守敬、陶浚宣、严信厚题跋。一时俊贤,俱入汇刻,1900年一经正式出版,就风行于世,大获成功。

 

  吴隐的这套古今楹联汇刻碑是名人所撰、名人所书、名人所刻,故世称“三绝碑”。遗憾的是这套名碑版石因战乱散失民间,被一位石匠用来铺地板、台阶,2004年被一位市民发现,最后收藏于杭州孔庙碑林。惜哉!现碑石已残缺不全,损毁严重,但毕竟作为文物由博物馆收藏。古今楹联汇刻碑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楹联汇刻碑石,是我国碑刻中的珍品,先后有多家出版社出版过该拓片的影印本,如1975年香港幸福出版社影印出版,1979年日本近代书道研究所在《书道》特集影印出版,1982年台湾时代艺廊根据拓本影印册页函装成套,1987年华夏出版社根据重庆图书馆珍藏本出版发行《明清名家楹联书法集萃》,1993年北京出版社根据拓本原大影印出版,1994年中国书店有影印出版,2009年浙江又出了一本根据新拓本影印而成的印本,由西泠印社社长陈振濂作序,虽残但很精美。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