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入“世遗”,保护才刚刚开始

  6月17日,湖北神农架成功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遗总数已达到50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国人自豪的喜讯。然而,数量第二,并不代表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居世界前列。恰恰相反,一些地方在申遗成功后,走进了“重创收轻保护”的怪圈。

  如2008年“中国丹霞”为成功申报“世遗”,当地政府狂砸10个亿。为了收回“血本”,只好靠大幅提高门票价格,在游客身上“吸血”。至于对景区保护、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服务方式等软实力的提升,均难以为继。可见,由于申遗过于功利,一些地方反而对文化遗产进行破坏性的开发。

  《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出,世界遗产地的利用必须确保生态或文化的可持续性,确保利用不会对当地的杰出价值、完整性或真实性产生有害影响。换言之,信守世界遗产承诺,不搞过度开发,理应成为世遗所在地政府的共识。

  国外的地质公园在保护方面做得很好,专业讲解到位,宣传手册也很注重科普性的知识。英国在2008年还曾因申遗后维护费用大于其旅游效益而停止申请加入世遗名录的工作。我们应学学英国人的理性,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刀刃上。

  总之,神农架入“世遗”,理应重申文化遗产保护,摒弃申遗重开发的功利思想,找准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思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