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设计文明中的东方启蒙
2016-07-14 11:51:07 作者:陈立勋 来源:美术报 已浏览次
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常识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结果。而整个西方设计史的描述,只有东方向西方学习,却没有西方向东方学习的史实;最终的结论是东方国家被动接受西方国家文明的输入,西方国家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主动输出文明。带着强烈的疑问,作者查阅了一些书籍和文献资料后发现,整个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真相被严重遮蔽了。在上个世纪的前半叶,失去自信心的国人也竟然默认这段被严重歪曲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民族自信心也日益增强。一些史料的重现发现,帮助我们廓清了历史的真相。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美:约翰·霍布索)的著作中,证据确凿地论述了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形成的关键历史作用。曾著写过《社会权力的来源》的作者迈克尔·曼曾这样评价道:“所谓的欧洲主宰世界的许多发明,实际上是从亚洲(通常是中国)扩散到欧洲的,亚洲(中国)直到18世纪仍然和欧洲一样发达”。书中例举了大量实证证明,公元4世纪到18世纪,中国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中国的造纸术、活字印刷、罗盘、指南针、航海平底船、火药、纺织机等发明介绍到了西方以后,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没有这些东方发明的启蒙,西方将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几百年”(约翰·霍布索语)。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人的贡献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只是到了19世纪,才剧降为只占0.4%.由于篇幅关系,作者不可能在此一一例举,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方面的书。论者一方面对霍氏们的自我批判精神非常敬佩,另一方面对我国设计史在世界设计史中的缺位感到不可理解。
设计文化是一个国家物质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物质的创造最终要通过设计活动服务于人的生活。中国人造物的智慧,善用材料的聪明,灵巧的手工艺,令其他民族羡慕不已。西方的“巴洛克”艺术与“新工艺运动”都是与东方(包括阿拉伯)艺术与工艺设计的输出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再如,中国园林设计艺术在13世纪(元朝)经马可·波罗的宣传介绍,使很多欧洲人仰慕中国的造园艺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中国园林“返璞归真”大加赞赏:“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自然农村景观,而不是一般所按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中国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传统文人绘画的浸染,以模拟自然山水取胜。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18世纪法国路易十四非常痴迷于中国园林设计艺术,在凡尔赛建造过程中,特意辟出一块地仿造中国园林“王后农庄”。总体来说,在18世纪以前,东方向西方输出的设计文化比西方向东方输出多得多。
即使在追逐时尚的当代,因其摩登携手古典中国的“新中式风格”,最近在西方室内设计界大为流行。中国的手绘和刺绣图案、山水画、中国结、竹子、扇子等中国元素,被大量用于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中国元素除了在时装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其它时尚领域也开始大放异彩。比如GUCCI的“竹节”包,设计灵感正来源于中国的竹子,而Dior的限量马鞍包则萦绕着东方巨龙的神秘色彩,还有Chanel中国花颈绳项链,以及Coach的金鱼钱币形小包,都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中国元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