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文物”也要加强保护
2016-07-11 13:55:11 作者:崔耀奇 来源:茂名网 已浏览次
笔者近日到乡下采风,发现人们对“准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准文物”遭受破坏、损毁情况较为严重。
这里说的“准文物”是指那些还没有申报文物保护或当地政府部门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没有及时申报而又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古物或古迹。譬如这次笔者到电白区霞洞镇采风见到的古石柱、古石船就属于这类“准文物”。
据史料记载,霞洞镇在隋唐时为良德县地,部分为南巴县地。是冼太夫人夫家及后裔聚居地,留下了大量和冼太夫人家族有关的文物古迹,如冯家村、晏公庙、冼冯后裔墓葬群、汉人坡(“看人坡”)等,其中更具文物价值的还有纪念冼太夫人当年跨海赴琼的九支石帆、石船。
石帆也叫石柱,即古石柱,霞洞人形象叫它企石,也有人叫它船杆、桅杆。古石柱、古石船是电白区霞洞古镇的历史文化古迹,据推测分析,已留存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玛雅文明有纪年古石柱,霞洞古镇有古石柱、古石船。霞洞自隋唐以来主要为“俚人”聚居地。寻找俚人踪迹,了解俚乡文化,探究古镇文物文化,对古石柱、古石船的考察必不可少。
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极具价值的“准文物”长期得不到关注与保护,被人为随意移动、损毁,甚至部分已消失。
据电白新县志记载,“古石柱、石船位于霞洞镇浮山岭之阳。每根石柱下配置石船一艘。原为9付,现存7付。自浮山岭西麓的新建至浮山岭东麓的古城,在长15公里的弧形线上以3至4公里不等的距离排列。”(《电白县志》2000年版第913页)近期我几进几出霞洞,还找了向导带路,专门去探寻过古石柱古石船。最后只找到三付古石柱古石船(其中有一处的石船已埋在田地底下),另外三处单有石柱,石船无影无踪。这三条石柱或放倒,或移动,或被打磨成小石碾,其状惨烈。其中在“冯家村”附近坡地的那条古石柱被移到小水沟上架桥,那艘石船原先在村民坡地上,村民以妨碍耕种为由,你推我移,最后埋入地下,现在看不到了。
古石柱、石船命运如此,其他“准文物”甚至文物的命运也应引起大众关注。为此,唤起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拯救“准文物”或文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如何对古石柱、古石船这类“准文物”或其他文物加以保护呢?笔者建议以下:1、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传教育,让村民了解破坏“准文物”或文物是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破坏行为的惩戒力度。2、职能部门抓紧对“准文物”的申报工作,让“准文物”有正式的身份证。3、对遭受破坏的“准文物”及时修复。4、把霞洞的古石柱在原位置竖起来,把石船找出来,恢复放到原来位置,并在每一处的古石柱古石船旁边加上文物景观铭牌说明,让古石柱古石船成为一道俚乡特色的亮丽景观。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