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拆违建也是一种文物打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在一次演讲时透露,故宫将用3年时间拆除所有违章建筑,让紫禁城只保留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从而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故宫建筑群是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庞大文物,在笔者看来,紧挨文物而建,借古建筑故弄玄虚、“故作风雅”的违建,无论是临时建筑还是现代仿古建筑,凡建在红墙内的实际上就是一群伪古建,拆除“伪古建”,保存的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文物,值得喝彩。

  据了解,故宫正积极推进“扩容”规划,2015年对游客的开放范围由原先46%提高到76%,未来两年故宫还将扩大到80%,到2025年,故宫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开放面积将达到85%。数据显示,目前参观故宫的中外游客每年达1500多万人,平均每天4万人,节假日高达10万人,大大超过饱和状态,以致不得不采取限客措施,资源不足,游人拥挤,“僧多粥少”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故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2018年前办公区全部搬出红墙;二是开展故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违建大拆除。

  故宫拆违建不仅是为了保护故宫“原生态”,也是一种文物打假。目前故宫收藏文物超过180万件,件件都是精品,而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本身就是一个集古代宫殿建筑群及无数国宝为一体的庞大文物。“真”与“纯”是故宫的核心价值,作为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瑰宝的故宫,必须保持它的真实性、纯洁性及原汁原貌,而大量搭建在古建筑群旁的“伪古建”,显然大煞风景,破坏了故宫文物的真和纯。

  据了解,古建筑群核心区禁修现代建筑,是许多国家保护文物的惯用做法,且立法规范,如世界知名的卢浮宫,地面上看不到一间现代建筑,文物贮藏全部转移至地下,很值得我们借鉴。

  故宫拆违建带了好头。举一反三,仿古建筑攀枝真古建在许多地方比比皆是,从帝王陵墓到城市街头,大兴土木建仿古搞旅游,甚至劳民伤财拆除古建筑改建人造景观。用仿古发展旅游是文物价值观的轻薄与短视,损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保护文物和传统文化、古建打假、净化古建筑环境考量,那些“伪古建”应该统统拆除干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