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有大IP,故纸堆里有真网红
2016-07-07 11:30:08 作者:张丽华 来源:杭州日报 已浏览次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在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这个IP开发上,之前做得最好的,无疑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而7月4日晚上,在苏州博物馆内,几个高挑冷峻的模特把以唐伯虎诗词《漫兴》真迹为灵感定制的服饰穿在了身上,那效果配上周星驰版唐伯虎的惊讶表情,只能用金星的“完美”二字来形容。
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那卷风靡网络的康熙真迹复制品“朕知道了”纸胶带,大幅度提高了国人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要求,以往那种简单粗暴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这次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背后,其实还站着聚划算和极有可能成为“淘品牌第一股”的汇美时尚集团。三者跨界合作推出了24款苏州博物馆元素定制款服饰,其中10款定制版服饰在聚划算首发,72小时内引发了6万多文艺青年热抢。选择与电商跨界合作,苏州博物馆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故宫博物院早就开设了淘宝店铺,还动静很大地推出了一系列在网络上一夜爆红的文创纪念品:清朝顶戴花翎状的遮阳小帽伞、朝珠样式的耳机、皇袍花纹的T恤,还有雍正皇帝批田文镜折中的一句“朕就是这样汉子”,印在了普通扇子上,最后成就了一把霸气侧漏的“宫廷汉子扇”。
当下选网红的标准跟菜场买菜一样,都要挑鲜嫩的。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想要成为网红则恰恰相反,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网红”的康熙,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网红”的雍正,都是在被研发文创产品的团队梳理了千遍之后,才择出了那一句让你莞尔一笑的话。一件成功的文创产品背后,是对一段历史的有趣回眸,也是整个开发团队历史文化底蕴的呈现。就像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能用大白话呈现复杂的道理和故事,他们在其各自的领域里,早已是大家。
文化创意先行,体制当然也要松绑。从去年3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在不违背其非经营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活动。有数据显示,2013-2015年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累计1273种,销售额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10亿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