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处之宝18块大型佛像版 为国家级文物

  除了那10多万块经版,经版楼展览室四壁悬挂着的18幅大型佛像版画,同样倾倒无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

  当年金陵刻经处不仅刻经,还刻印了多种佛教图像流通。据悉现在流通的彩色佛像,大多根据当年金陵刻经处流通的彩色佛像所翻印。这里雕刻的佛像版非常精妙,特别是18块大型佛像版,堪称“镇处之宝”。它们是在杨仁山亲自主持下,以古时名人所绘佛菩萨像为底本,觅选著名刻工刊刻的。其规模之阔大、雕刻技艺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所雕人物形象庄严华妙、超然神圣,线条细腻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杨仁山参考《造像量度经》及净土诸经,延请画家张益、刻工潘文法,绘刻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此图刻成后,在5年之间刷印流通2000余幅,版渐销磨,又于光绪四年(1878年)重新雕刻。此次重刻,图的上方又附上《极乐图颂》。当时杨仁山随曾纪泽出使英、法,此颂是他请曾纪泽正楷书写,然后由法国寄回,他在家信中向次子向清仔细交代刻颂所用刻工及版料、纸张。

  《慈悲观音像》是康熙年间金陵画家周璕仿唐代吴道子画而成,采用“兰叶描”和中国传统的衣褶画法。其像右腕的衣褶,内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手指修长,具有“吴带当风”的动态美感;雕刻精细,缕缕发丝刻画分明,保持了原画的精神和笔锋特色。

  《灵山法会》图是明简诏绘的群像构图,画面上多达97人,几无虚隙,而层次分明,章法严整,且人物神态各异,巧夺天工。

  这些木刻雕版印刷的佛像当时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布,它们有别于民俗色彩浓郁的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年画,代表了当时佛教题材木刻版画的最高成就,是近现代版画史上的艺术瑰宝,使人们领略到我国佛教绘画和木刻艺术的精妙。

  目前,18块佛像版保存基本完好,已作为国家级文物加以保护。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