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高鸣中国画作品展在馨之舍艺术馆开幕

7月2日上午10:00,“心·境——高鸣中国画作品展”在馨之舍艺术馆隆重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现场

 

      7月2日上午10:00,“心·境——高鸣中国画作品展”在馨之舍艺术馆隆重开幕。

 

      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副主任、著名山水画家徐建明;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黄戈;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主席荣凯元;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俊炜;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叶鹏飞;常州画院副院长吴鸣;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李庆等嘉宾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嘉宾为展览剪彩

 

      开幕式上,常州市文联主席荣凯元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用勤奋、好学和创新三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对高鸣的印象,并用“2014年是常州美术的高鸣年”这句话高度评价高鸣频频斩获国家级、省级美术大奖的2014年,充分肯定了高鸣对常州美术作出的巨大贡献。

 

      著名山水画家徐建明也表示,高鸣从事的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画种,要出成绩非常困难,从高鸣的这批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高鸣的成功来自于他对传统山水的各种表现手法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的文化指向性非常明确,对审美的判断的非常敏感,完美地展示了山水画的深度和广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荣凯元讲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建明发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婡发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鸣致答谢词

 

      此次展览展出了高鸣小青绿山水系列、写生系列和渔港系列作品50多幅,其中以温蕴俊秀的小青绿山水为主,从展览作品中可以看出,高鸣的传统功力坚实而有灵性,表现在笔墨的“活脱”与“松秀”。说他的笔墨“活脱”,在于运腕的灵活。高鸣画上往往锋出八面,上下翻转,笔痕墨迹中的干湿浓淡不断交叠转换,有“透网鳞”之感。说他的笔墨“松秀”,在于他行笔清逸,不浮滑有力道,不板滞有韵味,举重若轻而又沉着痛快,有“柔绕指”之感,让到场的嘉宾和观众们直呼看得淋漓尽致!此次展览可以说是近年来高鸣的一次综合性的回顾展览,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艺术盛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鸣陪同嘉宾观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馨之舍艺术馆负责人杨婡女士向常州市文联主席介绍展馆布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然正值雨季,天空下着雨,但观众的观展热情丝毫不减,500平米的展厅被围的水泄不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画册

 

      据悉,“心·境——高鸣中国画作品展”是馨之舍艺术馆的开馆展,据负责人杨婡女士介绍:“我与高鸣老师认识多年,非常欣赏他的作品,为他举办个人画展一直是我的心愿,把这次展览作为馨之舍艺术馆的开馆展,是最合适不过了。另外,此次展览只是小范围的,以后我要把高老师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更多的艺术爱好者!”

 

      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鸣,1957年生,江苏常州人。2003年师从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秦剑铭老师专习山水画,2007年跟随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徐建明老师学习山水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常州画院专职画师。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