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博物馆认识台州的文化基因

  ●台州博物馆的建设历程是怎样的?

  劳宇红:台州博物馆是在零文物、无馆舍的基础上建起来的,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但起步晚也有一定优势,我们考察了许多博物馆,在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科技因素,文物保存条件也较先进。

  2004年,博物馆建设项目提上日程;2009年12月工程正式开始;2012年完成文本策划,展览内容基本确定;2013年完成形式设计,空间格局基本确定。

  2014年,我们着手一项重要的工作——文物征集。现有的2500余件馆藏,一部分由社会捐赠,一部分是保管部工作人员了解到社会组织和民间收藏家有重要文物后,上门征集或购买的。由于征集时场馆还未建好,我们将办公室改造成文物库房,并借用黄岩博物馆的库房,才将这些藏品保管下来。

  ●建馆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劳宇红:2012年,博物馆办公室设在市文化馆内,许多本地人可能都不知道。有一个打扮时髦、头戴耳机的年轻人找上门来,是一位外地游客,说要参观博物馆。我们没想到有人会找来,只能遗憾地告诉他,暂时没有场馆,这里是办公地点。他很意外,说自己想通过博物馆了解台州这座城市。

  这件事对工作人员触动很大,我们都希望早日将博物馆建成。

  ●博物馆落成对台州人有哪些益处?

  劳宇红:首先是丰富台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了博物馆建设这块短板;其次,以前人们在临海古长城、天台国清寺,还有县(市、区)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等地可以零星地了解台州,现在终于有了系统展示台州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专门场馆,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许多珍贵文物。这对增加台州人的认同感,帮助外来人员迅速了解台州,认识台州的文化基因、地理环境很有帮助。

  ●未来,博物馆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劳宇红:我们将在临时展厅和民间收藏专题展厅不定期举办展览,将静态的博物馆通过活动丰富为动态。

  此外,馆藏仍然是台州博物馆相对薄弱的一环,文物征集工作会一直持续。我们希望,完善的保存环境、优良的展厅条件,让更多民间收藏家能放心地将藏品捐赠给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