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深博赏玩历朝历代瓷窑名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24日,《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澳门博物馆主办,展期至9月18日,期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先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展览展出粤港澳三地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180多件(套),囊括了每个朝代的代表瓷窑。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谈及本次展览的缘由,《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在2010年第十一次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上立项,经过2年的精心筹备,于2012至2014年先后在澳门、广州和香港巡回展出。2015年启动国内巡展,深圳是巡展的第3站。为了更好地呈现海上陶瓷贸易的历史发展脉络,魏峻介绍展览按照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东方瓷国”,介绍了我国古代陶瓷的生产技艺以及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海上通衢”,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制度,海外陶瓷贸易的品种及相关窑口;第三部分“瓷艺远播”,介绍了日本、东南亚以及欧洲的陶瓷生产状况,反映出中国制瓷工艺和技术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展览展出粤港澳三地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180多件(套),囊括了每个朝代的代表瓷窑,如六朝的越窑青瓷,唐代的邢窑白瓷、越窑青瓷、河南巩县窑的三彩陶、长沙窑瓷器,宋代的耀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德化窑,明清景德镇窑和德化窑、广彩瓷器、宜兴陶器等销往欧美的陶瓷器。

 

  此外,还有造型和纹饰都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器物,如外销青花多咀瓶,是典型的来样定制产品;成套定制的西式餐饮用具,展现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和当时欧美的饮食文化。还有部分展品是广东地方窑口生产的外销瓷器,如水车窑、潮州窑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展出两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时期“南海一号”和明朝万历时期“南澳一号”的出水文物,让观众可以一睹珍贵的出水文物和水下考古的风采。

 

  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成熟于西汉,在唐代得到迅猛发展。自此,中国陶瓷器大量从海路出口外销。从南海通向世界各大洲的航线见证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辉煌,这些海外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该展览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陶瓷发展的脉络,中国外销瓷器的精美绝伦,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