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创意,南京文创展让文化遗产点亮生活

  2016年6月11日第11个文化遗产日,由南京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南京文创展”在六朝博物馆开幕,这是继5月19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彩亮相后回南京的汇报展。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副市长胡万进和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等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参观了展览。展览汇聚了以南京文博衍生品为主要的数百款产品,分为博物馆文物仿制品、六朝风采、梦中红楼、南京城墙、科举状元郎、红色文化、非遗文创、精典文创等八大系列,让现场观众爱不释手。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的碰撞融合,让城市中的古迹、库房里的文物走进大众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所用展柜几乎都是在故宫“南京文创展”上使用过的展具,意在尽可能多地原汁原味再现出故宫“南京文创展”的精彩。此次在六朝博物馆推出的“南京文创展”,面积更大、产品更多,众多展品既具地方文化传承,又具有创新时尚特点,智能机器人“小六”也到现场助阵,引来了众多观众围观,展会现场热闹非凡。

  文创美食:六朝瓦当变身美味糕点

  可以吃的文创产品,你见过吗?这次文创展,“瓦小当”糕点、南京城墙令牌巧克力给不少“吃货”小伙伴带来了惊喜。

  在展览现场看到,“瓦小当”糕点以六朝瓦当为原型,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人面纹、兽面纹和莲花纹作为图案,不同图案代表着不同口味:人面纹是经典红豆,兽面纹是相思抹茶,莲花纹是绿豆冰糕。据介绍,这些糕点不仅制作精致,用材也相当讲究,让爱吃的人们可以在舌尖上“品味”六朝文化。

  南京城墙令牌巧克力和糕点以城墙博物馆的馆藏令牌为原型,外形古朴充满童趣。

  寓教于乐:一卷纸胶带看遍“一带一路”

  看遍“一带一路”,听起来是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但有了下面这个奇妙的创意,带上一卷纸胶带,只要动动手就能看遍“一带一路”。

  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让南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策源地、始发地。这卷“一带一路”纸胶带,以插画风格描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和城市,还配有当地的地标景观简称。纸胶带共有两款,橙色胶带描绘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蓝色胶带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解读南京:25个“城砖茶包”品读成语典故

  如何用现代创意设计解读城市文化?此次文创展的作品中,这样的成功案例就有不少。

  “南京成语故事本”不只是一本成语书,还是可以喝的茶。这件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将茶、南京城墙、南京成语故事三者结合,用一层环保的艺术宣纸配上一层防潮铝箔纸,将优质红茶包装成25个小城砖样式,每张茶纸上印有与南京相关的成语故事的水印,并配以成语标题。25个茶包以明城墙城砖的修砌排列形式放于纸盒包装内,同时附送《南京成语故事》一书。

  打开一块块“小城砖”,细细品饮香茗之时,还能愉快地解读成语故事,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

  南京是六朝都城,以六朝为元素的“六朝魔方”,曾获“201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人气十大文创产品”,上印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6个朝代名称,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六朝之美,感悟六朝之韵,寓教于乐。“玩转一个魔方,了解一段历史”。

  一套六朝时韵杯,以高淳陶瓷骨质瓷为原料制作而成,六个杯子分别代表六朝中的一个朝代。每个杯子上都印有六朝时代线和地理版图,让你在喝水品茶时也能感悟六朝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六朝时韵杯的造型设计也很巧妙,杯内设有一个独特的月牙形茶隔,杯盖还可悬挂于杯沿,如同杯壶一体,极富层次感。它在201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美观又实用的文创产品,诠释着同一个主题——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正在以各种形式融入现代城市,走进大众生活。

  刁仁昌表示,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举办这次活动旨在让更多市民了解南京的文化遗产,提高参与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同时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情感认同的归属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