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门望族注重家风 宋代起家训著作大量出现
细数苏州先贤,一个独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所列的594位先贤中,有许多先贤来自同一家族。
淳美家风,让世族大家贤人辈出
苏州名门望族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朱、张、顾、陆”四个大族,唐宋元明时期则有“归、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韩”等。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续,堪称苏州文化的奇观。至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优秀人物或任官为民,或精研科技,或潜心诗书,或投身革命,其人数之多,仍然让人叹为观止。直到今天,苏州拥有的一百多位院士,其中不少正是出于这些家族。
文化的繁荣,靠的是文脉的传承。望族的赓续,靠的是家风的熏染。
五百名贤中,陆家入选人物众多。早在东汉时,陆氏已是江东士族。陆家先贤早期以陆绩为代表,陆绩乃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据《吴郡志》载,陆康“少笃孝悌,勤修操行”。陆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自幼知礼节、懂孝悌。陆绩幼时曾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给了他几只橘子,他舍不得全部吃完,将三只藏在怀里。临别告辞时,因躬身行礼,橘子掉落在地上。袁术问:“陆郎出来做客,怎么还藏橘子?”陆绩回答:“我想留三只给母亲尝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陆绩“怀橘遗亲”传为佳话。陆绩后来任郁林太守,为官廉明清正,从不接受下官礼物,也不索取当地特产,任满回乡,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压舱,怕船经不起风浪,于是让人搬了块石头作为压舱之物,这个故事展现了他“廉”的一面。
孝是为人子的美德,廉是为人臣的美德,在家为孝,在国为忠。从此,孝与廉在陆家传承不绝。
陆燿,乾隆时期清廉守节的楷模。他刚担任湖南巡抚时,有位盐商送来三万两银子,说是老规矩,前任巡抚也收过,而且现在先送这些,以后的会按时送来。陆燿坚决不收,并且明言禁止再送。盐商为难地说:“如果大人不收,那这些白银就没有去处了。”陆燿说:“那就用它来平抑盐价吧!”结果一时间湖南的盐价为之降低。从陆燿身上,可以清楚看到陆氏孝廉家风的一脉相承。
在历史长河里,苏州的名门望族注重用家风培养后人的道德修养、处事能力与家国情怀。自宋代起,一些家族不满足于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著作开始大量出现,如袁采的《袁氏世范》、叶梦得的《石林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这些著作都为后人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诗礼家国,让清风正气代代传承
从纵向上看,忠于国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和睦邻里、严守规约等家风的世代传承,显现的是“一人义则一家举义”。从横向扫描,苏州望族家风中所共有的精神,又组合成了苏州区域文化的特质,推动着“一家善则一地向善,一地仁则一国兴仁”。
从五百名贤涉及到的家风来看,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了苏州望族的共同追求。
一是尚诗书。
入列五百名贤的宋代名臣叶梦得,是苏州叶家的代表。叶家的《石林家训》,在宋代就已经流传,尽忠、保孝、力学是叶家立身行事的三大法宝。关于“力学”,叶梦得要求子孙“旦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及他事。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
以明代宰辅申时行为代表的申家,也很重视劝学,在《苏州申氏义庄条规》里规定,中进士者给赴任银三十两,准米六十石;中举者给路费银二十两,准米四十石。以朱存理为代表的朱家更要求“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二是善治家。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虽然才五百多字,但流传极广,被誉为《朱子家训》。《朱子家训》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等已成为治家名言。朱柏庐还把家国相连,要求子孙“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叶梦得也要求家人理解“为家”与“为国”是紧密相连的。他说:“吾见世人未尝能免于欺,爱子教训,子面从而不行,欺也;己有过失,隐寂使不闻,欺也;有怀于中,避就不敢尽言,欺也;佯为美观之事,未必出于情,欺也。”他由此得出“孝则勿欺”,而忠孝本是一体,在家为孝,在国为忠,其理均在勿欺。
三是急国课。
在苏州叶家,国课就表现在对国家尽忠。叶梦得说:“天下尽忠,淳化行也。君子尽忠则尽其心,小人尽忠则尽其力。尽力者则止其身,尽心者则洪于远……臣尽忠,则君德广矣。”
曾在苏州做官、名列苏州先贤的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世所称道。他对从政的子孙后代要求“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要“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要做一代良吏。
家风对家庭成员和平处世、立德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是隐藏在家族发展与文脉传承中的密码。纵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风就像精神脐带一样,为后世供应着营养。一句诗说得好:“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社会变化的是人事,但不变的是精神,是这些代代相传的家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