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2016-06-18 18:44:53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色像差”简称“色差”。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各色光均有不同的“色像差”。当复色光(如白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所成像的边缘呈彩色模糊现象,这是由于透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故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 ……
“色像差”简称“色差”。通过实验可以得知各色光均有不同的“色像差”。当复色光(如白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所成像的边缘呈彩色模糊现象,这是由于透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故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也就不同(如钻石的折光效果),而成像的位置与大小又决定于焦距的位置(即远近),所以,色像差有位置色差(亦称“纵向色差”)和放大色差(亦称“横向色差”)两种。设取一狭缝S为白光源,并先后用红紫两滤色片遮住,则因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因其光波短于红光),紫光像的位置比红光接近于透镜(位置色差),而紫光像的大小比红光小(放大色差)。人的眼球中的透光的水体、晶状体与玻璃体也是一种透射材料,当光透射时,同样有不同的折射率,焦距也有远近之差。如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而且较波长长的暖色光呈像小。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呈像,而且较波长短的冷色光呈像大,故波长长的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而波长短的蓝紫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眼晶状体聚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区别。光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具有一种扩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种收缩性,就比较清晰。用赫林的学说去解释是:红色起破坏作用,刺激强烈,脉冲波动大,自然有一种扩张感。而绿色起建设作用,脉冲弱,波动小,自然有收缩之感。所以我们平时注视红色时,时间一长就感到边缘模糊不清,有眩晕感。这就是破坏的原因;当我们看青、绿色时感到冷静、舒适、清晰,眼睛特别适应,这就是建设的作用。维吾尔族最喜爱在刷墙的白灰中加入少量的蓝绿色,医生总是让眼疾病人多看绿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与明度有关。同样粗细的黑白条纹,其感觉上白条纹要比黑条纹粗;同样大小的方块,黄方块看上去要比蓝方块大些。设计一个年历的字样,在白底上的黑字需大些,看上去醒目,过小了就太单薄,看不清。如果是在黑底上的白字,那么白字就要比刚才那种黑字要小些,或笔画细些,这样显得清晰可辨,如果与前面那种黑字同样大,笔画同样粗,则含混不清。某省地质馆有个板面上的文字说明,用黑色胶片,刻制黄色透光字,可能设计时是按黑字白底的效果设计的,布局饱满,笔画粗壮,但刻出来以后,由于字的透光效果,字就显得拥挤,笔画不清。这就是黄色在黑色底上面膨胀的原因。
进行各种色彩设计时,为了达到各种色块在视觉上的一致,就必须按色彩的膨胀和收缩规律进行调整。据说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色条纹,开始设计宽度完全相等,但当升到空中后,感觉显得不等了,为此专门招集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三色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时,才感到宽度相等了。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