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齐长城下保留着明代古村落
一提起明清古村,人们就会想起位于章丘南部山区的朱家峪村,因电视剧《闯关东》而名噪一时的朱家峪村似乎成了济南明清古村的代表,其实不然,在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的山峪里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方峪。这个村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众多建于100年前的石头房子,还有古庙、古井、古槐和散发着悠悠光泽的青石板路……
龙头碑记录古庙兴衰
方峪村位于长清区孝里镇辖区,大峰山齐长城西南的一个山峪里。
一进村,第一眼看到的是村头路边的一通龙头石碑。石碑有两米多高,碑下的赑屃已遭到破坏,但碑上的碑文却依稀可辨。
经过仔细辨认得知,这是一通“重修观音五圣堂”碑,碑文记载:……肥邑县治西北六十里,环堵皆山,地号王峪,方世长居其间,中有观音堂,配以五圣……戊申岁大震以致此堂倾圮,神像暴露,故灾变使然,或亦神明之更新也。方氏父子不忍坐视,遂谋于族众,各捐资财……于是兴工整理,不日而功告成,又以其余创建钟楼一座,以视昔日之规模,又焕然改观焉……大清康熙八年,邑人王耀撰。
原来,这方峪古村最初名为王峪。随后,记者在地名碑上了解到,方峪之名,因洪武年间,方氏建村,村坐落在山峪而命名。由此,记者判断,这个村肯定是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之前,且名为王峪,后方氏进村,遂改为方峪。
村民方庆忠告诉记者,在1975年之前,碑上记载的观音五圣堂还存在,就位于龙头石碑的西侧附近。当时还有一座三开间的大殿和一座门殿以及一座钟楼,只是大殿里面的神像已经被毁。1975年,在“破四旧”的风潮中,大殿、门殿以及钟楼全部被毁。
随后,方庆忠领着记者来到五圣堂遗址。如今这里只留下一排已经没有了屋顶的破房子。在方庆忠的指引下,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两块高高镶嵌在墙上的半截石碑,只能依稀辨认,其中一块石碑刻于明代天启年间,其余不辨。
石头房承载古村记忆
离开古庙遗址,记者发现眼前有一条青石板路伸向远方,路的两侧全是石头垒砌的院落,一排石门楼告诉记者,这是古方峪村的中心大街。
从外表看,大街两侧的石头房子少说也在百年之上,大街的宽度可容一辆货车轻松通过。再看看那些镶嵌在墙上的拴马桩,记者可以想象得到这条大街当年的繁华程度。方庆忠告诉记者,这条大街名叫前街,也是当年方峪村最繁华的一条街。
推开一扇厚厚的木门,记者走进一户人家。今年70多岁的方大爷正在家里晒玉米,别看他已经年逾古稀,但身体很棒,他一个人抱着一袋子玉米,攀着梯子到屋顶上去晾晒。方大爷告诉记者,这石头房子是他们家祖传下来的,已经住了好几辈子了。老人说,村里现存的石头房子,大部分都超过100年了,还有的超过300年。
在前街的中段,有一条由南向北延伸的巷子,巷子长约60多米,记者走进巷子,感觉就像走进了石头世界,脚下是石板路,身子两侧都是石头墙。往前看,巷子尽头居然也是一堵石头墙,像是一个死胡同,谁知走到尽头,原来巷子拐弯了,又走了10来米,巷子再次拐弯,村民称这个巷子为镰刀巷。来到巷子尽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是一个大院,大院里的房子也都清一色的石头房子,当地人称“吴家大院”。
如今,吴家大院里分别住着不同的人家。令人惊奇的是,这十数户人家虽然各自有独立的小院,但又户户相通,从前街进门,在大院里转悠半天,出门便到了后街。很多人家外出时,根本不用锁门,邻里相处极为和谐。
说起村民之间的关系,不得不看看如今村里保留的一个稀罕物—巨石碾。
巨石碾就是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石碾子,只不过这个石碾子要比普通的碾子大得多。普通石碾子的(盘直径只有1米左右,而这个石碾子(盘的直径接近2米。在(坊里,记者看到,这个巨石碾果然是个“大块头”,圆圆的石碾子历经时光的(砺,通体透着岁月的光泽。碾子两端还雕有花纹。这原本是一件粗犷的石制农具,居然也做得这样精细,一定出自一位技艺高超且有一定艺术修养的石匠之手。(盘是由一块完整的石板雕琢而成,碾子轧过的地方,平整而光滑。方庆忠告诉记者,这个巨大的石碾子,是一个方姓富户出钱建造的,石碾子就安在(坊里,供全村人使用。直到现在,依旧有人在用它。
古水井见证方氏繁衍
在前街中段的一座山墙上,一个小佛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但佛龛里已经没有了佛像。方庆忠告诉记者,这个佛龛里原本供着关老爷。方峪所在的地方,自古少雨,每到干旱缺雨时,村里便组织人员,在关老爷神像前祭拜祈雨。这样的祈雨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但遗憾的是,前两年,关老爷神像在大白天被外人给偷走了。
住在山峪里,吃水是问题,这个有着1000多口人的山村吃水全靠村里的几眼深水井。目前村民们依旧用的古水井是乾隆年间开凿的,古井就位于村子的南头。
古井的井台有半米多高,由多块巨大的青石砌成。井口上覆盖着一块井口石,上有三个送桶口,井口石的边沿被井绳(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水面距井口有20多米。
井台边上,立着一通半截功德碑,上面记载着水井的来历,可惜石碑的上半部分残缺,而凿井的具体年代恰好在上半部分,村民们根据石碑上所记载人名的辈分推算,这块石碑应该是乾隆年间所立。仅存的半块碑石上,刻着80多个人名,表明水井是由当时的村民捐资凿成的。
方庆忠介绍,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搬到了新村,村里也都通上了自来水,但偶尔还会有人来这里打水。要是哪天停水了,古井边上就会恢复往日的热闹。
在井台东北侧的一户人家的石头院墙上,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很特别的小门,门高仅1.5米,宽不足半米。这样的小门有何作用呢?
方庆忠告诉记者,这是专为排队提水的人们设计的公共厕所。方庆忠说,当年,村里有几口深水井,唯有这口古井人气最旺,古井常年不涸,因此来此打水的人经常需要排队。特别是春季,缺水更严重,来此打水的人要排老长的队伍。在排队等候的时候,许多人需要上厕所,而又不能远离队伍,后来,人们便在附近一户人家的石头院墙上开了这么一个小门,以备方便之需。
古老的水井,不仅用清冽的泉水滋养了全村百姓,还为这群纯朴的百姓留下了诸多美好的记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