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活化 老建筑变身博物馆文化馆

  近年来,关于小公园保护管理及活化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政府部门到民间力量,很多人都在为此出谋划策、奔走努力。《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的出台为老城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永平路、开埠文化陈列馆等老街、老建筑的改造也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不过,放眼整个小公园片区,保护力度还需 加强,步伐还需加快,破解小公园保护困局任重而道远。

  永平路一带为老城保护提供借鉴

  永平路是目前老市区范围内为数不多进行过改造的道路,这条道路沿途有汕头邮政局、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大厦、永平酒楼、延寿善堂、永平商场、南京旅社等老建筑,其沿街中西合璧的历史风貌建筑群,非常具有本地文化特色。

  2015年,永平路(至平路-外马路)约110米的道路改造为步行街。经改造,这条老街重新铺上了富有艺术特色的地砖,中间增设了供行人休息的座椅,与两侧的骑楼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漫步在永平路上,仿佛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如今的永平路上,我们看到,1号楼已改造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成为吸引众多外地游客了解汕头历史的一个重要阵地。老邮电广场焕然一新,现在还是诸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景点。昔日汕头埠最高档酒楼之一——汕头大厦也正在实施修缮改造之中,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昔日风采……

  很多老市区的居民告诉记者,永平路的道路与建筑的成功改造可以为整个老城的保育活化提供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小公园重焕新生。

  小公园片区修缮保护刻不容缓

  除了永平路一带,老市区还有其它的老建筑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改造。原潮海关钟楼,摇身一变成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作为展示潮汕地区海关历史沿革的重要窗口;位于民权路的大埔会馆经过修缮之后,如今作为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下属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不定期地举办与革命事迹相关的展览;原来市第九中学的旧校舍 经企业出资改造,“变身”粤东首个文化创意园——1860文化创意园,吸引了众多文化表演团体和年轻族群在此聚集举办各类活动。

  尽管有如此多成功的例子,但是相对于总面积3000亩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来说,这样的改造步伐仍然有些慢,我们不清楚那些骑楼还能经受几次台风暴雨的袭击,也许突然哪一天就又有一座老屋坍塌,消失在众人眼前。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过于“简单粗暴”的修缮保护。前不久镇邦路几座老建筑被网友质疑墙体直接抹上水泥,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窗花雕饰无法得到保存。后来经当地街道澄清,修缮并未破坏窗花雕饰。不过早在修缮之前,很多危房的雕饰也已经随风吹日晒而自动脱 落,这也更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小公园已是刻不容缓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