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发现两千年罕见“军官”墓 出土近百木俑

  随着2007年双墩六安王刘庆墓的重见天日,激发了人们对六安古文化研究的兴趣,实际上,就在六安王陵区以北不远处的六安经济开发区,还有一大片汉代墓葬群与其遥遥对望,其规模与数量惊人。

  安徽省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抢救性发掘共涉及三个项目用地,从去年3月开始到年底。共抢救性发掘墓葬数百座,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这个墓葬群的规模与数量在安徽可以说仅此一地。

  “这些墓葬均为土坑木椁墓,木质葬具均已腐朽,根据残存板灰痕迹推断多为一椁或单棺。”省考古所董哲介绍说,汉代人多有“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认为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因此墓中的随葬品以陶质明器为主,铜器则以铜镜、兵器为主,并有铜钱,青铜容器较少。

  汉代是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在这数百座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古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铜镜。“最大的直径超过20厘米,小的3厘米、5厘米的很多,有几百个。铜镜是汉墓里常见的陪葬品。”董哲说,虽然这些铜镜看起来区别不大,但不同的纹饰和大小分别代表着墓主不同的身份和级别。

  在此次发掘的数百座墓葬中,给考古工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座有上百个木俑的墓葬。该墓葬墓室面积约有25到30平方米,有斜坡式的墓道,结构完整。里面放满了陶器、漆木器、和兵器等随葬品。

  而且让考古人员惊奇的是,几个厢中都有木俑,100多个木俑衣着不同、神态各异。董哲说,虽然每个木俑雕刻的不是十分精致,但简单的勾画,让每个木俑的身份似乎都能一览无余。如有温婉雅致的侍女俑、有体格健壮的劳工。

  据介绍,与其他陪葬冥器一样,木俑也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表现他们生前的权势和享乐生活的心理而模仿人及其他物象制作的。考古人员认为:墓葬的主人在当时应该是一位身份比较尊贵的“军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