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米家崖遗址 发现中国最早夯土建筑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刊登的一篇有关《揭示五千年前中国啤酒酿造配方》最新研究成果论文,使人们的视线投向“啤酒”出土地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米家崖村。能享用上“啤酒”的5000年前的米家崖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

 

  翻阅当年的发掘考古报告,听考古专家的讲述,米家崖人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记者眼前。米家崖遗址有挖掘不完的宝藏,不仅把中国栽培大麦时间向前推进了大约1000年,发现了中国最早酿酒实物证据,而且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夯土建筑。

 

  令人赞叹的眼光

 

  米家崖人先祖的眼光不能不令人钦佩,他们为自己的部落选择了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米家崖遗址所在的关中,南有海拔3000多米的秦岭,北有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这两道山岭伸开臂膀,手拉手将关中包裹在中间,阻挡南方的热浪,遮拦北方的寒流,营造了一个格外宜人的环境,加之地势平坦,中有渭河纵穿,两侧有渭河支流呈树枝状滋润,土地肥沃,自古有天府之国美誉,因此115万年前就有蓝田猿人,到6000年前左右,成为仰韶文化的中心,留下大量文化遗存,中有西安半坡,西有宝鸡福临堡、南有蓝田洩湖、东有华县泉护村、北有铜川李家沟。米家崖就在半坡西面浐河斜对岸,直线距离三四公里,和后来汉、唐朝都所在的八水绕长安的长安在同一块地盘上,是关中的白菜心。

 

  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米家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项考古发掘负责人邢福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半坡文化第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也就是半坡文化在这个区域衰败以后,米家崖聚落开始出现。

 

  米家崖人会不会是来自半坡的移民?

 

  研究人员通过对米家崖遗址发掘的尸骨研究,与古代各先民对比,发现其形态特征与代表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先民的半坡等仰韶合并组人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还不能下结论米家崖人来自哪里,但人挪活,树挪死,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米家崖人通过迁徙,在米家崖一带得到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