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博举办“浓情端午,粽享亲情”文化活动
又是一年端午时,6月9日下午,杭州博物馆举办了“浓情端午,粽享亲情”端午文化活动,15组家庭以及杭博志愿者们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验端午习俗,并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端午粽。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悬艾叶、包粽子、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介绍,将端午节的知识娓娓道来。在座的小观众们积极回答介绍中巧妙穿插的提问,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对端午节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介绍,同学们发现,端午节的不少习俗似乎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实际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更是一脉相承。”孩子们听得仔细,旁听的大人们亦是感悟颇深。
多媒体演示环节之后,便到考验动手能力的粽子DIY环节。喜欢归喜欢,可老师手中柔顺异常的粽叶到了自己手里就不听使唤了。好不容易包好粽子,赶紧拿绳子牢牢捆住,可洁白的糯米却仍然止不住地往外流,胖得走形的粽子没过多久便“减肥成功”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最终战果斐然,自然是欢呼雀跃,家长在边上也乐开了怀。
相对于孩子们包粽子的热火朝天,一旁志愿者们包粽子的长桌则显得十分温馨。不少大学生志愿者们来自外地,包粽子的材料和采用的方法也和江南不尽相同。杭州本地的志愿者们手把手指导下,不一会儿,粽子就堆成了小山。一位来自湖北黄冈的同学告诉笔者,这是自己在杭州过的第一个端午节,没想到有机会在博物馆和大家一起了解江浙一带的端午文化,还有机会品尝自己包的端午粽,实在是开心极了。
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参与者们动手动脑,直观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和城市中难以看到的有趣风俗,更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脉脉温情。活动后的针对孩子的问卷调查中,“开心”、“快乐”、“学到了很多知识”成为高频出现关键词,一旁观看的成年观众们亦是对活动赞誉有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