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推出公众考古 游客可观摩圆明园发掘工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6月13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养雀笼”作为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面向社会开放。

 

  “中国文化遗产日”揭考古神秘面纱,还将展示考古工具;另推四项展览讲述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昨日,记者获悉,6月11日起,圆明园将再次推出“公众考古”,让市民与西洋楼远瀛观考古遗址亲密接触。同样从明日起,北京市还将在圆明园正觉寺内展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等四项展览,讲述北京市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隔栏观考古 看洛阳铲什么样

 

  6月11日将迎来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156年前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的圆明园内,将再次推出“公众考古”。

 

  市文物局介绍,本年度的“公众考古”将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遗址启动,届时考古志愿者和观众可在考古现场近距离观摩考古队员,了解考古队员工作的场景,揭下考古活动在民众想象中神秘的面纱。来到西洋楼遗址的游客可以隔着栅栏观摩考古发掘工地,现场还会经常性展示洛阳铲等常用考古工具和现代化考古装备。

 

  同时,考古工作者定期对考古工作进行讲解,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通过展板了解考古常识。市文物局介绍,今年还会开展考古工作者送考古知识进社区、进课堂的工作,与市民分享考古工作成果。

 

  “公众考古使考古科学从神秘走向公开,从庙堂走近公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说,考古将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规程》进行,未来市文物局也将继续深入探索“公众考古”新形式,使文化遗产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

 

  徒步穿越6公里文化遗产“走廊”

 

  于平介绍,6月11日当天,圆明园还将首次推出“走进文化遗产、共享中华文明”徒步大会,徒步路线全程约6公里,贯穿圆明园景区20个著名景点,沿途共设3个认证处。

 

  当天北京16个区也将联动徒步,参与人员将携手走过北海、天坛、卢沟桥、云居寺、十三陵、八达岭、黑龙潭、红螺寺、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念坛公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大运河遗址、法海寺、戒台寺等文化遗产点。

 

  同时,由北京市文物局编撰的《文物背后的法律故事》将正式问世。此书内容来自北京市文物局在文博系统内组织开展的“文物背后的法律故事”征文活动,从中精选优秀作品集结成书加以出版。

 

  故事从上古时期的皋陶制律写到现如今的文物保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了解文物知识、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也能增强遵纪守法、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

 

  ■ 延展


  四展览讲述北京“文遗”保护史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分布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市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的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6处,区段文物近800处。已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区56片,共有71处、188栋建筑被列入北京地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另外,还有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43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处。并拥有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4项。

 

  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如何保护的?市文物局介绍,6月11日当天,圆明园正觉寺内还会推出四项展览,解密北京文保工作的变迁。四项展览分别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遗产日解读——让文化遗产融入北京现代生活》、《大美西山历史文化带图片展》、《海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

 

  “展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成果”,于平说,展览中展示了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成果,还具体说明了北京是如何从旧城改造到整体保护、从单体保护到系统保护、从单纯的抢救保护到保护利用相结合、从保护利用到发掘文化内涵的,进而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另据了解,《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还将在2016年的下半年在全市十六个区进行巡展,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融入北京现代生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