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宝中国”2016寻找民间珍宝活动

  昨天上午,“亮宝中国”2016寻找民间珍宝活动在三门县启明博物馆举行,鉴宝专家杨宝杰、窦一民、贾文熙现场为市民鉴宝,鉴定结果有人欢喜有人愁。专家提醒,收藏要多看少买,有一颗平常心。

  大厅里藏友座无虚席

  三门的王先生是一位资深藏友。昨天早上8点,他带了几位朋友,早早地等在了启明博物馆的大厅里。

  王先生小心翼翼地捧着两个袋子,“这里面装着十几年来我淘换来的宝贝,花销可不少,几百万元呢。”

  他带来的几件藏品里,让他最得意的,是一只雕刻精美的犀角和一只据说是战国时期的玉簋。

  对这两件藏品,王先生显得颇为珍视,拒绝了旁边藏友想要一睹风采的要求,“这个还是留给专家评鉴,就不露宝了。”

  “老早听说,今天来现场的是央视鉴宝的专家,正好可以替我的收藏把把关。”王先生有些跃跃欲试。

  像王先生这样积极的藏友,现场还有不少。玉环来的李女士,起了大早来到三门,“等今天好久了。”

  活动还没开始,大厅里已是座无虚席,有不少来晚了的市民,只好拿着票站在一旁等。

  有人欢喜有人愁

  9点钟鉴宝开始,记者跟随王先生走进鉴宝现场。王先生拿出他的藏品,请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鉴定。李彦君就看了一眼,很快判断出王先生的几件宝贝都是赝品,“像这个犀角,是水牛角仿制的,价值大概只有手工费500元。这个玉簋,是现代工艺变过色的,不是真品。”

  李彦君说,市民们带来的“稀世珍宝”不少,有“和氏璧”、“汉代青铜镜”、“元青花”。只不过,大多都是仿制的。

  “有的本来就是前代仿制的赝品,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李彦君拿“汉代青铜镜”举了个例子,“这个青铜镜是明代仿制的,藏友们很容易看漏。”

  “还有些‘老东西’年代久,价值却不高。”首都博物馆技术部专家贾文熙接过话头,他手里把玩着的是市民章先生带来的清代铁熨斗,“这个熨斗是以前达官贵人烫衣服用的,市场价大概几千元。”

  现场也鉴定出不少好宝贝,藏友张礼标带来的三件藏品,均被专家判定为真品,引来众人的赞叹。张礼标对自己的眼光很满意,“三样分别是元代的玉牌,明代的玉制印章和民国24K金的西洋表。”

  市民陈晓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他带来的一大一小两件马家窑彩陶,吸引了专家眼光,“这是件真品,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了,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如果彩陶表面有狩猎纹,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陈晓介绍,这些彩陶一共15个,是他用5万元收来的,“前些日子在上海,有人出5万元要问我收购这两个,我没有卖,这次来现场看看,请专家帮我掌掌眼。”

  专家:收藏多看少买,要有一颗平常心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窦一民是一位瓷器鉴定专家,他最期待的,还是能在现场看到流落民间的精美瓷器,“浙江名窑五有其二,又靠近景德镇,台州地处浙江,自古商业发达,货物流通多,民间散落的有价值的瓷器不少。”

  “上午看了一只元代红绿彩的四系罐,价值也有上万元了。”窦一民对这次台州之行,还是比较期待的。

  对于如何购买古物,窦一民建议,市民一定要先学历史文化知识,时刻谨记多看少买,不要急于出手,“最重要的,大家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玩收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