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探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绒花制作出的成品展示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南京市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这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私人民宅,如今也是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在甘熙宅第深处,有一间绒花坊,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树宪每天在这里从事绒花制作,向人们展示南京制作绒花的传统手艺。

 

  据介绍,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赵树宪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赵树宪的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据了解,绒花制作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即为贡品,清末民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