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的艺术趣味与力量
2016-06-06 16:26:06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已浏览次
建议我应该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所以我逐步换掉了大部分古董,虔诚地将代表时代性的重要符号请进了自己的家门。因而,在我所收藏的绘画艺术家作品里,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很多形象。但目前梳理的还不是特别完整,毕竟,收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黄予眼中的收藏本身就是一项既难过又幸福的事业,但只要厘清收藏的线索,慢慢地也就产生了共鸣。经过各方面的权衡过后,他选择了以1999年为重要的收藏时间节点。1999年之前他会寻找一些比较经典的艺术家作品,从1999年到2009年间他主要追寻一些中间力量的艺术家作品,2009年后则更多的搜罗代表中国艺术未来的作品。黄予的重点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在他看来,这些力量在过去十年是可以企及的。
对于佛像与当代艺术,黄予都不会轻易割舍。佛像关乎他的信仰,当代艺术则代表他的事业以及乐趣。“佛像掺杂着我内心的信仰与敬畏之情,当代艺术则是我在拥有自己的收藏系统和脉络之后不遗余力开始收藏的,到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共收藏了132位艺术家约270幅作品。虽然近几年也有所调整和补充,但这只是为了让我的体系达到更满意的处境。”
正如著名策展人、批评家郭小力对黄予的评价,“在他的收藏中,绘画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黄予对绘画的情感几乎成为了他收藏的风格。在他有着相当数量的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黄予始终带着他的情感与判断来凝视这些最可靠的形象。”
不会消散的情怀
某种意义上,黄予将“新资本论”视为“M+希克藏品展”的延伸:来自西方的眼光将中国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的经典、中坚力量呈线性归纳。
一般来说,藏家对自己的收藏似乎更愿意提倡学术,而这次展览的标题“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却伴有浓重的资本意味。面对这样的疑惑,黄予坦言,在半年之前,他还没有想过要做成这件事情。作为四川自贡人,每年他都要回成都待上一段时间,期间他拜访了很多当地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深感此处的艺术土壤和氛围浓厚,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成都双年展取消,他就在想能否借助自己的藏品给成都的艺术行业及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一点正能量。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的标题是策展人朱朱标榜的字眼。起初,黄予也觉得过于高调,但当他认真读过朱朱对于新资本论的阐述过后,便认可了他,“本土的收藏不应是静态的,还应有多元立体的推动。朱朱的思维方式很前卫,他将这次展览做成了一个事件。”“新资本”直指年轻的收藏家群体,他们用自己擅长且与众不同的方式助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代表了一种崭新的观念与趋势。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年轻收藏家巅峰论坛,黄予希望这些能够显示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最现实的艺术趣味与力量。
作为一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足球运动员、金融业出身、传是拍卖创始人、健身先生、佛教徒、收藏家等每一次身份的转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爱好的诞生。“我的收藏根据自己的状态而变化,可能跟我的性格以及星座有关联。我是天秤座,上升星座是处女座,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都要求完美极致。”就像为了拥有完美的腹肌,黄予甚至把自己训练成了2004年的“中国健身先生”;他又是金融专业出身,所以在2003年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家族企业拍卖中去,而后就开始转向收藏领域。“收藏伴随着我人生的成长。12年来,我的经历和发生的历史都和这些当代艺术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内心就有自己强烈认可的形象,对完美的要求,对代表时代性符号的要求,对审美生活的追求,使我必然走上艺术收藏的道路。当然其中需要面对希望、失望、上升、堕落等现实。”
在朱朱眼中,黄予希望从作品中分享到情绪、温度、文化理想,以及艺术作为一种追求“形式法则和视觉质量”的载体价值,“整体说来,黄予的收藏并非代表着今天最为激进的指向,而是一种设法与之共振,但又有所保留的立场,在为我们提供一种充满活力、并且可作多重信息解读的采样。”
这两年,黄予在自己的规划中逐步探究西方的艺术体系,他参与作品的交易和投资,了解西方拥有的话语权,提升自己对中国本土艺术作品的构建。“我会继续拓宽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名单,在延续的同时,尽量保证完整性。我知道前途漫漫,但在复杂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的收藏热情与面目才不会消散。”
对话黄予
新金融:随着收藏的如火如荼,80后藏家群体正在逐步建立,并努力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重要力量。作为其中的一员,你怎样看待他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黄予:80后的收藏视角与老一辈收藏家有所不同,对于观念性或比较前卫的艺术作品的接受度更高。他们更稳重,执行力、决策力强,会带来新的血液和力量,担当了行业中承上启下的脊梁。
新金融:你个人会把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收藏完全分开,对艺术品投资来说,只要有合适的价格,你也会到拍卖场捡漏吗?
黄予:当然会。不过无论艺术品收藏,还是投资,都要遵守艺术圈的相关规定,不能做出格的事情。收藏要秉承自己的脉络,要真心喜爱,如果不是调整或扩充收藏系统,最好不要轻易出手,也不要将收藏和投资混淆,那样只会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许还会招致骂名或怨言。
新金融:你正在注册一个艺术基金会,对这个的考量主要基于什么?
黄予:原来我都是通过自己的财力去捐助一些艺术家的项目,但毕竟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所以我现在在注册一个非盈利基金会,流程虽然特别繁琐,但艺术基金会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助力慈善项目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推动。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