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全体验 尽在中国轻工消费品展陶瓷展区
2016-05-30 17:11:59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陶艺是汇聚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的多元艺术集合,人类手工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年代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体现。历史的大潮大浪淘沙,能被世人和历史铭记的陶瓷艺术品少之又少。2016年7月1日-4日,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将汇聚各类陶瓷艺术杰出之作,为喜爱陶艺的民众送上盛夏的福利。
历经数月,在众多报名的参展商中层层筛选、悉心比对,中国消费品展览会保留了创新而不失传统、高雅而不出高价、值得被时代和民众铭记的陶艺精品;这其中不乏各地特色陶艺展团和陶艺大师作品,下面小编将带大家领略一下陶瓷展区的看点:
看点1:1300℃炼就的“高温浪漫”——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可谓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在1300℃以上炼就的“高温浪漫”。景德镇在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皇家定制成就了景德镇陶瓷,也成就了青花。元青花、明青花,乃至于清朝的青花瓷因统治者的偏爱,一直在发生或细微、或显著的变化。昔日的皇家定制随之远去,画匠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唤醒,艺术情感和创意的植入,让部分传统艺人迈入艺术家行列。王步用青花分水等技艺创作出许多雅俗共赏的作品,成就了他“青花大王”的美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也用他的青花分水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青花纯净的美好境界。

王步作品——泽乡天伦图·青花堆白
青花瓷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历历在目,我们更看重的还是它的延续和发展,正如我们在向亲朋介绍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的时候,我们会为景德镇精美的陶瓷、陶瓷艺术自豪,更会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不断出新而欣喜。创新,让这座城市的陶瓷艺术更具活力和魅力,本次展会,象征这座城市名片的陶瓷展团也将携其陶瓷珍品,为陶艺藏友一饱眼福。
看点2:中国瓷都——德化陶艺展团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15年陶瓷产值达188.2亿元,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评为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电商百佳县、中国电商百强县,获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中国瓷都——德化
看点3:龙泉青瓷——中国的“雪拉同”
龙泉青瓷作为“不忘初心”的非遗典范,依旧保留着传统的烧制技术。中国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青瓷。1957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恢复青瓷生产”,浙江省由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 2009年 9月 30日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5月20日,该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泉青瓷
16世纪晚期,当龙泉青瓷初到法国时,风趣的巴黎人将青瓷的美色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亚斯泰来》中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相比拟,称为“雪拉同”,这一雅称一直沿袭至今。
看点4: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小明
首批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宜兴市政协委员、学术技术带头人史小明,他所创作的紫砂作品题材广泛,各具神韵,用写意的手法和夸张的构思营造的壶艺作品不拘一格、以塑入壶,富有想象力和时代感。是既能塑又善壶的中青年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紫砂最大门类的作品——茶壶,史小明的创作另辟蹊径,在设计形态上努力体现生命延展的张力;他曾创作的陶塑作品“延续”——在一截树桩上趴着一名儿童,受到了陶艺界和广大紫砂爱好者的关注和推崇。人是自然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而树木则是大自然的象征,年轻的生命与古老的树桩,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时空和生命延续的历史价值,表现了创作者对艺术与人生,新生与衰老,创新与经典的某种感悟和思考。

史小明陶艺作品“延续”
看点5:“复陶”工艺开创者师正祥
“复陶”,就是在继承紫陶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次以上烧制、砺石打磨等几道工序后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复陶”的面世,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紫陶艺术品中存在着的陶体表面色彩不够纯净、光洁度不理想等问题,陶器质地更加紧密坚硬。陶器表面鲜亮时尚,自然平和,抚之细腻温润,如婴儿肌肤,书画装饰更显清新雅致,彰显出一种自然之美、古朴之美、厚重之美、大气之美,使之成为一种高品质陶器。其产品,以传统瓶、书画瓶、风水缸、茶缸、茶壶、落地大摆件,仿各种“青铜器”等中大件为主,并精做小件。
追溯到几年前,云南师三毛复陶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师正祥在窑中经过高温多次烧制后的陶片,似乎质地更坚实,敲之声音更清脆,由此产生了制作复陶的设想。随后经过几年大胆的实验,终于于2016年初实验成功。2016年年初,师正祥把“复陶”作品在市场少量晒出几件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收藏者、消费者大都愿意为这种极致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今年5月,用“复陶”工艺制作的《陶画牡丹大美女瓶》荣获云南省第十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师正祥“复陶”作品
看点6:唐朝文化瑰宝——邢窑
“邢窑凝结了唐朝最宝贵的文化精髓,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级瑰宝”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张志忠介绍说,“复兴邢窑的使命要考依靠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代表唐朝这一鼎盛时期的陶艺得以传承……”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因此,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对邢窑的历史地位,年逾9旬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专家叶喆民如此评价。
至唐开元时,邢窑和越窑一青一白并驾齐驱,获得“南青北白”的美誉。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张志忠作品-圆梦
看点7: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定窑
与汝、钧、官、哥并称为“五大名窑”的定窑,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烟火一经从河北曲阳烧起,就曾令南北瓷窑争相仿效,形成了以“白花美”风格行世的定窑窑系。
定窑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其刻花奔逸、潇洒,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华贵雅典,秀美娟丽。元末的金戈铁马使兴旺发达的定窑惨遭劫祸,定窑工匠随时局南流,窑址沉寂为黄土一抔,烧制绝技随之失传。
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定窑进入复苏时期。以陈文增为首的曲阳定窑人,40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千万次研究实验,终突破定窑原料配比瓶颈,打破工艺技术壁垒。定窑,这朵尘封800多年的艺术奇葩在馒头窑熊熊的炉火中始得涅槃。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迄今已有40年恢复与生产的历史。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定瓷研制生产厂家,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定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公司在以陈文增大师提出的“定瓷文化新概念”为指导原则,使定瓷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日用瓷成功转轨。研究成果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金奖、国家知识产权局金奖及全国专利技术金奖等。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

河北省曲阳定窑有限公司定窑代表作品
更多陶艺亮点就不做过多透露了,还需要您亲自莅临品鉴陶艺。据主办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表示,到场参观的观众每人都有机会获得一份礼品,奖品究竟是什么,是否会让您惊叫和感动,小编还是给您留点悬念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