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500年历史古村焕新颜 论坛聚焦乡村保护

  昨日,“桦墅2020”国际论坛在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举行,来自荷兰、德国、美国、台湾等地的乡建专家齐聚一堂,就乡村保护与开发等问题展开讨论。

  坐落于南京东郊的桦墅村,是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近年来,该村依托农业旅游发展的契机,改善环境面貌,开发特色物产,将文化创意等多业态整合融入乡村建设,引进“嘤栖书院”、“三鸟仓”、“青果文化”等著名文创项目,桦墅村如今成了江苏美丽乡村示范村。

  张安蒙女士自1989年起便致力于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寻访、研究工作,她讲述了自己20多年来在全国古村寻访和普查过程中的经验见闻,并呼吁对待乡村要多一份保护、少一些旅游开发,让乡村保持原有样貌。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红扬表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乡村正慢慢消亡,对于乡村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他借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提出“乡村让城市更美好”的口号。他认为,在城乡统筹规划的思路下,中国应更注重乡村的保护与发展,遵循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真实需求,实现协同共赢。

  来自台湾的关华博士介绍了台湾在乡村建设道路上的经验。他认为,乡村的保护与发展,应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其中,让文化发展带动乡村保护,打造多元共生的可持续社区。

  论坛还举行了江苏古村之友总部落户桦墅仪式,古村之友是一个以古村保护与活化为使命的非营利公益型社会组织,致力于古村的普查、文化导赏、社区营造等古村发展的路径探索。在今年夏天,古村之友将与嘤鸣读书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系列普查游学,让更多青年人返回乡村、建设乡村。

  论坛最后举行了“桦墅奖”2016国际青年乡村规划设计大赛颁奖礼。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Martin Dublin在致辞中说,“桦墅奖”是中国首个以村庄地名命名的规划设计奖项,该大赛以“桦墅2020”为主题,面向有意愿返乡的创客青年、乡村投资人、乡村建设者、乡村规划、建筑、景观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发起招募。在短短半个月内,主办方收到了700多份报名申请,经过筛选入围决赛者48人。这些入围者分成八个团队,通过6天的走访调查,写出了各自方案,并最终通过评选评出两个入围奖和一个桦墅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