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文化展馆遍布城乡
2016-05-27 14:41:46 作者:苏锐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商行会客厅场景复原、粮行的簸箕和斗、赶集商贩用过的拨浪鼓……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历史文化展馆,一件件老物件昭示着陈庄镇的悠久商业历史,让来过的人印象深刻。在山东,随着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深入推进,类似陈庄镇历史文化展馆的阵地越来越多,成为民众记住乡愁、寻找民俗的好去处。
一个与城镇化赛跑的计划
山东的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启动于2015年初。彼时,《山东省文化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公布,提出要完善县级博物馆体系及乡镇、村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重要平台。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迎芳认为,工程实施非常及时和必要。“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旧民居被成片铲掉推平,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延续?同时,植根于田园阡陌的民俗,如果没有地方展示,不久也会湮没于历史中。”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实施进度不断加快。县级层面,2015年底完成基本布展陈列,突出展示区域内特色历史文化;乡镇、村级层面,“十三五”期间将逐步实现每个镇、村建立历史纪念室。
工程实施太快,是否会有应付之嫌?山东在顶层设计层面给予了关注。
《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杜绝大拆大建,注重整合资源。位于城市中心的县级区,纳入市级历史文化展示;没有博物馆也未举办历史文化展的,可利用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立县域展室;乡镇和行政村,要结合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开展。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山东省财政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累计给予补助资金5250万元。
以陈庄镇历史文化展馆为例,展馆用房为上世纪50年代的陈庄镇供销社门市部,简单装修后用于展品陈列。展馆避免大兴土木,努力从提高展陈水平上下功夫。陈庄镇居民陈振谦说:“它的形式虽然简单,却能让年轻人了解村史,唤醒乡土记忆。”相较于动辄花费数亿元的设施建设,山东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工程的“软”特性受到群众点赞。
打响本地文化招牌的尝试
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其间,山东各地在资源整合、展陈大纲撰写等方面积极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实施中,红色文化成为亮点。各地在展陈过程中,注重挖掘本地党的历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等各个历史阶段取得的成就。如烟台市牟平区专题设立了“胶东革命史图片展”;东营市广饶县刘集村建立了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了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历史文化展示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展示;聊城市冠县则将历史文化展示场所设在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据统计,山东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中,共设立红色文化展厅179个。
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另一特点是地方特色鲜明。注重本地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展示,是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基本原则。工程实施期间,山东各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品牌。如潍坊诸城市以臧克家故居为依托,建立诸城臧氏民俗博物馆;济宁市微山县突出渔家文化,征集各类湖区特有用具200余件;济宁市嘉祥县历史文化展馆突出曾子文化、孝文化、吉祥文化“三大文化”及汉画艺术、唢呐艺术、石雕艺术、鲁锦艺术、山东梆子“五大艺术”;菏泽市巨野县则在展示中突出本地麒麟文化。
“做好展陈的过程,就是梳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认为,历史文化展示要做到“活起来”“走出去”,务必要创新展陈方式,做到常展常新,让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民俗老物件讲故事。
“软工程”改变城乡文化面貌
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是个有集体企业的大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3.2万余元,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后田社区更加注重对村史的梳理。在社区文化教育中心,村史馆占了大半个空间。“历史文化展馆是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凝聚民心的重要举措。”后田社区工作人员毛福成说,没有先辈的努力就没有后田的今天,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
记者调查走访山东部分基层地区发现,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实施,其效果已超出了传统民俗馆的范畴。
东营市利津县割草窝村,老一辈就有靠“三编”(柳编、草编、苇编)生活的习俗。2015年起,割草窝村建立历史文化展馆,展示“三编”在当地的发展历程,并邀请掌握编织技艺的村民在馆内固定展示。周边不少村民前往学习,“三编”技艺正成为当地民众致富的新手段。
“山东在全省基层推行历史文化展馆,绝非‘为了展示而展示’。”李国琳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讲了这么一件事,“某县文化资源丰富,但以往一到周末就没人了,都跑到临县爬山游玩了。他们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梳理好。农村建起历史文化展室后,将几个村的展室串联起来,规划了一个精品乡村一日游线路,人们可以在这儿体验民俗、采摘瓜果,我认为这很值得尝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基层的历史文化展馆仍面临展陈内容不够丰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招人”,吸收和招募综合素质较高的志愿者承担展馆专题讲解、管理服务等职能;二是做好融合文章,防止“千馆一面”,增强教育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群众愿意来、愿意看、看后有收获。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