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推进城市化不忘守护历史根脉

  只两个月,熙熙攘攘的碑亭路,已是一片瓦砾。

  作为G20峰会保障项目,紧挨着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常青夕照区块,最近366幢农民房已经全部拆迁完毕。

  瓦砾中,凸显出一个差不多9米见方的“小盒子”。

  外面看,竹片搭起来的,从缝隙里朝里面望,还有一些绿色的防护网。

  盒子里“装”了什么?

  200多岁的古碑亭是市级文保点

  江干区文保办主任关佳晶说,里面是一座碑亭,约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也就是1777年。

  它坐落在碑亭路与石塘路交叉口。要知道,这条石塘路下面,就埋着古海塘呢。换句话说,那时候的钱塘江就在碑亭南面。

  建筑形式是清代早期风格,而且也印证了钱塘江海塘的修筑历史,“石碑、石亭完好的组合形式在杭城也为数不多。”

  亭子由青石所制,正面上有一个石坊,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其余三面雕“如意、海浪”图案,虽距今已有200余年,但图像十分清晰。

  它构造很精巧,类似“榫卯”工艺,支撑着亭子顶部的巨大长条形青石。

  石碑正立于亭内正中位置,由碑座与碑身组成。目前,碑额已缺失。

  碑身曾断裂为三段,后人用胶和铁件将其固定住。上面有刻字,如今需要仔细辨认。“这些都是当年浙江地区捐出自己的俸禄、修建海塘的官员的官职及姓名。”关佳晶说。

  2004年7月,碑亭被公布为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2009年,清代四季青碑亭和明清古海塘两处文保点整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

  给文物加个“金钟罩”

  常青夕照区块确定整体征收,四季青碑亭这个宝贝,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处文保点,必须毫发无损。”关佳晶说。

  为此,常青夕照区块整体征收工作指挥部在与江干区文保办沟通后,专门找来施工单位开了个碰头会。

  “开会主要表达两层意思。一是讲法律。文物保护点由法律保护,一旦在施工中被损坏,是要获罪的。二是谈责任。碑亭能完好保存实在不易,是多少前人努力的结果,如果在我们手上被破坏,我们就是千古罪人。”指挥部工作人员方建春说。

  重点来了,怎么保护呢?

  “你第一想法,肯定是加个罩子。我们与市里沟通过,这种情况没有先例。”关佳晶说,只能自己摸索。

  最初,拆迁队拿出的方案是,做个“钢罩”,“可时间紧,再加上这么大面积,很难操作。”方建春说,后来大家一起商量,拿出了现在这个方案——周围和顶上,设置三层钢架,“里三层外三层”,架好了再铺竹片,中间还有一张密密的防护网。

  “竹片缓冲性能好,防护网可以抵挡各种碎石块。”他说。

  未来开发也要保护文物

  这一方案,也得到市文保所的认可。“我去现场看过,防护措施挺到位的。而且江干也加强了巡查,一周一次。”市文保所副所长王光斌说。

  不过他还有个担心,“最怕附近房子一下子推倒,地面震动引发共振,老碑亭难保。”

  江干区文保办也专门下了函,意见很具体,“逐层拆除碑亭周边房子且倒向碑亭反方向,最大限度降低震动对碑亭所引起的损坏等。”

  这附近房子有多难拆,李跃知道。

  今年1月,市园文局在这里设杭州第一个文物守望者工作站,李跃是负责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夕照社区副书记。5月中旬开拆的时候,他每天都在碑亭旁边“盯”着,浑身都是土。“碑亭的北面和西面,紧挨着待拆迁的农民房。”

  施工单位特地挑选了拆房师傅,只能人工拆,“一块砖一块转敲下来,速度自然也慢下来。”

  好在,一切安然无恙。

  目前,常青夕照区块整体征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本月底,常青夕照区块66幢居民户即将签约,待拆除后,就到了开发阶段。

  开发商也给出承诺,区块内一些古海塘、碑亭等文保点,都从保护历史建筑的角度进行规划。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