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讲话

 

  尊敬的王伟光院长、张广智副省长、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相聚于美丽的黄河之滨、嵩山脚下,召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共同探讨当代考古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这是考古学界的盛会,也是我国文物工作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考古是文物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自上世纪初兴起,从最初的证经补史到自成体系,迅速成为与传统文献史学并重的人文学科,为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广东阳江南海I号等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高句丽遗迹、殷墟、元上都遗址、土司遗址等考古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江西新建墎墩汉墓经过5年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堪称考古工作的典范。考古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与日俱增,在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考古工作。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推进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同时,结合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大了对主动性考古项目的引导和支持。制定颁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等文件,充分体现了考古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国家文物局对考古和大遗址保护的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3倍,为我国考古工作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文物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本周国办又转发了四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和推动文物事业再上新台阶的过程中,考古工作始终是其中的重点和亮点。借此机会,我也想就新时期考古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增强大局意识,做好基本建设考古。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积极做好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油气水电和交通等重大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古单位特别是各省市考古所作为基本建设考古的主要力量,要按照守土尽责的要求,将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提高考古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多地抢救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二、增强保护意识,促进遗址保护利用。近年来,我国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考古基础薄弱、与保护工作脱节等问题,导致遗址讲不清楚、看不明白,难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考古是做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考古这个头开好了,工作做得扎实到位,就会为后续的规划、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发挥空间。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强调保护意识,就是要掌握遗址保护展示的基本方法,对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现象要不要保、怎么保心中有数,充分考虑到遗址后续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需求;不光管挖,也要管“保”和“用”。从考古学科的发展来说,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和解决当前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中的实际问题,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增强合作意识,提升考古研究水平。目前我国考古工作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因此考古研究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协作。充分吸纳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空间技术、测绘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和新型材料、新技术装备,提升考古工地信息采集、检测分析和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展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积极推动考古单位联合开展对大遗址、重要遗址群、考古学文化或区域性文明进程等重大课题的综合研究,建立文物信息资料的共享机制和协作研究机制,将分散于各单位的考古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起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勾勒出更加清晰、完整的历史画卷。

 

  四、增强开放意识,推动国际合作共赢。中国考古学要更加具有国际眼光和开放胸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欢迎各国同行来中国参与考古工作,深入交流考古和遗址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国际视野来推动关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考古学重大课题的比较研究,推进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等新兴考古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也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古合作,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发展,在世界考古的舞台上展现中国考古人的风采。

 

  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会在促进考古界学术研究和交流,引领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中国考古学大会的成功举办,正是学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成果,将为中国考古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各位考古界同仁在本次大会中深入交流探讨,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努力开创中国考古学更加广阔的发展局面。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