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荣获“田野考古奖”

“小白礁Ⅰ号”位置示意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白礁Ⅰ号”位置示意图

  

“小白礁Ⅰ号”发掘现场全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白礁Ⅰ号”发掘现场全景

 

“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在宁波基地内边保护边展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在宁波基地内边保护边展出

 

  5月21日上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中国考古学界最高质量奖——“田野考古奖”颁奖仪式在此盛大举行。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等全国21个考古项目获此殊荣。

 

  “小白礁Ⅰ号”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渔山列岛海域,埋藏在北渔山岛小白礁畔水下24米。该沉船遗址于2008年10月,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09年6月,实施了重点调查和试掘;2012年6-7月,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5-7月,完成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2014年7月,拆卸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2014年10月,“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及发掘场景作为“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内正式对外公开免费展示,让公众共享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经考古发掘显示:“小白礁Ⅰ号”是一艘沉没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的远洋木质商船;船体残长约20.35米、残宽约7.85米;出水有龙骨、肋骨、船壳板、隔舱板、舱底铺板、桅座等船体构件共244件;造船所用木材主要产自东南亚一带;船体构造既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特征,也保留了一些国外的造船传统。出水船载文物共计1060余件,主要包括:品相精美的青花瓷碗、豆、盘、杯、碟、灯盏、盖、勺,色彩斑驳的五彩瓷碗、罐、盖,清朝、日本、越南铜钱,西班牙银币,名家制作的紫砂壶,标明商号的玉石印章,木质砚台底座,竹杆朱毫毛笔,以及宁波本地特产的石板材等。

 

  作为宁波、浙江首个正式获批立项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之一,“小白礁Ⅰ号”不仅因其“中西合璧”的船体构造和众多珍贵的出水文物为社会所关注,更因其先进的工作理念、科学的考古方法、创新的科技应用、超前的保护意识和多重的安全保障等为业界所称道,被誉为“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创新之作”“我国水下考古走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重要标识”。

 

  “田野考古奖”从1993年开始评选,是为了奖励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考古研究单位和个人,促进我国田野考古及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本次获奖的21个项目是从2011-2015年全国数千个水下、地下考古项目脱颖而出,集中代表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水陆考古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水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