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考古专家:水下考古是个“烧钱”的活儿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以下简称“致远舰水下考古”)项目,成功入选被誉为“文物界奥斯卡”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

  昨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水下考古的亲历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春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冯雷接受了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的采访,揭秘水下打捞的过程,并透露今年七八月份将进行“致远舰”船体水下“埋深”测量调查,为后续的打捞工作做准备。

  不易 瓷盘打捞靠手扇“除沙”

  目前“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提取文物计60个种类,180余件,另有60多枚清代铜钱,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等。作为沉船身份的力证,带有清晰“致远舰”舰徽的定制瓷盘正是由周春水打捞出来,“由于瓷盘沉陷泥沙里而且已经破损,不能使用专业的抽沙管设备,所以我一次次下水,到海床下一米深的位置,用手一点点把泥沙扇开,取出瓷盘。”周春水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手摆动”的动作,自己做了不下数百次,“连续下水10多天,可以说‘致远舰’调查阶段的考古工作量的三分之一都是我完成的。”关于网上“致远舰将整体打捞”的消息,周春水表示并不属实,“水下考古是个极其复杂的工程,整体打捞是个长远的目标,但现阶段以调查为主,今年我们将进行舰体‘埋深’调查,为未来打捞做足准备。”

  稀缺 3项“新发现”辽宁占俩

  被誉为“文物界奥斯卡”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自1990年起,每年在全国范围评选当年的重点考古项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冯雷告诉记者“新发现”评选活动举办至今,只有三项水下考古项目入选,其中有两项出自辽宁。一个是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另一个就是辽宁“致远舰”水下考古。对于“致远舰”的考古发掘工作,冯雷表示必须按部就班,“我省目前不具备单独进行水下考古发掘的能力,需要国家牵头汇集全国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进行作业。而且水下考古是个‘烧钱’的活儿,人力、物力、技术等加起来一天花费得有几万元,因此在资金的保障下,每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