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博物馆试开馆 虚拟现实带你置身考古现场
2016-05-18 17:23:33 作者:诸葛芳芳 来源:温州商报 已浏览次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位于瓯海区行政中心10号楼的瓯海博物馆免费试开放。昨天,记者实地探访瓯海博物馆,先睹为快。穗丰大墓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玉器,东汉至唐宋年间的瓯瓷,大批瓯文化特色手工展品,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都将在明天揭开面纱。
镇馆之宝:穗丰大墓出土的一级品
瓯海区博物馆位于瓯海区行政中心10号楼,一楼为临时展厅,二楼为序厅及“瓯居海中”基本陈列馆,三楼为博物馆数字展厅及第二课堂活动区。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500余件,其中一级品5件,二级品14件,三级品74件(组)。其中以2003年穗丰大墓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尤为突出,是浙江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
瓯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在基本陈列馆的“东瓯之光”展厅,均从穗丰大墓出土,是3件青铜器和2件玉饰品:青铜铙、青铜短剑、青铜簋以及西周兽面纹柄形玉饰(鱼形饰)、西周兽面纹柄形玉饰(蝉形饰)。
“之前我们都是寄放在市博物馆,以后就在这里长期展出。”工作人员介绍,除了镇馆之宝,在东瓯之光展厅,市民还可以看到穗丰大墓出土的礼器鼎、簋、兵器剑等83件(套)文物,通过Surface摄像头能捕捉展墙上大型文物出土现场,复原沙盘上的文物,在Surface屏幕上完整地展现文物的各项信息,仿佛亲临穗丰大墓的发掘现场,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
百工之乡:晚清时期的嫁娶文化
除了展现穗丰大墓展厅的东瓯之光,基本陈列馆另一非常有特点的单元展厅为“百工开物”,展示了泽雅传统造纸产业、彩泥塑、石雕、金银锡器、瓯绣、彩石镶嵌、木雕、漆器等具有瓯海特色的手工业。
该单元大部分馆藏品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从藏家手中征集而来,最引人注目的是摆放在展厅中央的花轿。该馆施馆长介绍,这是晚清时的花轿,上面的雕花、镶嵌都极具晚清东瓯特色,墙上挂着花轿外罩,上面的绣花与花轿的雕花相呼应。摆放在花轿周边的,是“圆木家生”,即传统婚俗中新娘的陪嫁品,均由被列入第六批市非遗名录的瓯海圆木制作。
另外,基本陈列馆的“瓯瓷掇英”单元展厅展出大量瓯海境内出土的东汉瓷器、六朝缥瓷与唐宋名窑等精品,以丽岙汉墓、樟岙南朝窑址、西山窑址等近几年瓯海考古、发掘工程所得为主。
数字技术:让观展更真实
记者了解到,瓯海博物馆采用了数字化建设,展厅中设置了3D动画播放、拼接投影、大型互动触摸屏、电视视频播放等多媒体互动,序厅及尾厅分别使用了3D动画和拼接投影技术,播放了瓯海由海陆成域到今日的影像。
另外,博物馆在展陈中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与传感辅助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使观展市民得到相应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信息,从而建立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产生逼真的三维现实感觉。
目前,博物馆正在开发“博物馆虚拟展览”项目和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博物馆虚拟展览项目”将把区博物馆各个展厅的全景图片按照真实的地理方位进行排布和串联,同时在全景虚拟展览中加入地图导航、自动漫游、重力感应、移动终端分享页面等功能,使观众能够实现与文物的“零距离”接触。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中专门设置了“微信打印”,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物,进行书签设计,并前往一楼展览终端服务机处进行免费打印。
瓯海博物馆将于5月18日起对外试开馆,周一闭馆维护(法定节假日除外),周二至周日开馆时间为9:00-17:00,16:30起观众停止入场。
》>相关链接
基本陈列馆布局
基本陈列展厅展出以瓯海的文物藏品、文献资料为主,图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辅助解读,主要有以下8个主题。
●远古家园:通过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记载与瓯海当地遗址出土的陶片、石器等展示史前时期瓯海。
●东瓯之光:重点展示2003年瓯海仙岩街道穗丰村杨府山西周土墩墓出土的大批青铜礼乐器、兵器和玉饰品,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瓯瓷掇英:展出大量瓯海境内出土的东汉瓷器、六朝缥瓷与唐宋名窑等精品,以丽岙汉墓、樟岙南朝窑址、西山窑址等近几年瓯海考古、发掘工程所得为主。
●三教融汇:展示象征古代温州佛教艺术文化巨大成就的白象塔与慧光塔的部分复制文物。
●百工开物:该单元展示瓯海特色的手工业:泽雅传统造纸产业、彩泥塑、石雕、金银锡器、瓯绣、彩石镶嵌、木雕、漆器等。
●名人踪迹:展示谢灵运、陈傅良、孙诒让、弘一法师、董每戡、琦君等众多名人在瓯海这块热土上留下的足迹。
●烽火岁月:该单元展示瓯海近现代革命、与列强抗争的红色革命岁月。
●古邑新颜:该单元展示瓯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变迁。
近期其他看点
●瓯海潮淙·张如元书画文献展
时间:5月18日-7月18日
内容: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温籍学者兼书画家张如元书画作品展,包括《日暖蒹葭》、《福禄寿考》、《碧螺铺珠图》、《松亭独往图》、《江山胜揽图》等50幅优秀作品。
●“十里红妆”图片展——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
时间:2016年5月18日-2016年7月18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