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注重体验参与 打造博物馆“第二课堂”
2016-05-13 10:38:24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博物馆条例》,进一步强化博物馆教育职能,推动全省博物馆以更加融合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努力做好博物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工作,日前,山东省文物局在《博物馆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召开了山东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系统总结了山东承担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情况,对做好博物馆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山东博物馆、济南市辅仁学校、烟台市博物馆、济宁市兖州区博物馆作为代表交流了经验做法。
提升参与体验 树立教育品牌
集中打造社会教育活动品牌,走差异化、精品化道路,形成稳固的品牌效应,与公众建立长期有效的情感沟通渠道,是山东加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标杆和龙头,立足本馆文物藏品资源特色,依托精品文物展览,注重体验和参与,精心培育了一系列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如“孔子学堂”“历史课堂”“自然教室”已经成为深受公众欢迎和喜爱的知名品牌活动。“孔子学堂”面向青少年观众,开展融启蒙体验和参与感悟为一体的国学教育活动,几年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并推出“孔子学堂励志营”,先后开展“孔子文化少年行”“家风家教邹鲁行”等活动,4万余名青少年亲身体验了儒家文化魅力。“历史教室”以历史、考古、民俗知识的体验和推广为主要内容,2016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山东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中,6万人次观众在蒸饽饽、剪窗花、做年画、扎灯笼、猜灯谜、扭秧歌等主题教育活动中感受传统年味。“自然教室”是山东博物馆自“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开展以来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活动,主要邀请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科学等方面专家举办讲座,开展主题活动,并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由师生组成团队以展览或表演的形式展示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成果。
五年来,山东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1500场次,形成了每个展览配合一项教育活动的机制,教育活动成为展览的深化与延伸,真正让观者从“参观者”成了“参与者”。
不仅是山东博物馆,山东全省博物馆均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山东省文物局组织的“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评选中,济南市博物馆“文博小使者”、青岛市博物馆“奇妙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历史文化讲堂”、淄博市博物馆“稷下大讲堂”等一批特色教育活动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突出代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推动博物馆走进大千世界,更好地服务公众的崭新路径。
推进馆校合作 拓展服务渠道
馆校合作可以有效地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先后与济南市五个区教育局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与所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到大学的完整序列的馆校合作关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沙龙活动,形成了完整的小志愿者培训体系,最终建立了以“教师带动学校,学生带动班级”的馆校互动机制。
如山东博物馆与济南辅仁学校近三年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辅仁学校都会把入学第一课的“开蒙仪式”放在博物馆进行,孩子们从“正衣冠”“行拜师礼”,到写下人生第一个“人”字,让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从这个时候开始扎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定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参与活动,让每个展厅成为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第二课堂”,着重培养孩子从被动到主动的探索学习过程。组织师生参加“环球自然日”大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展板、服装和道具,培养了科学探索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与精神,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
细化需求分析
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导向,对受众的需求、预期心理等的分析,是做好博物馆公众教育的重要基础。
为加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山东博物馆专门成立了观众调查小组,不仅面向在校生进行调查,还立足馆内,以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依托,问卷抽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观众跟踪相结合,做到教育活动有反馈,观众行为有跟踪,活动策划有依据。2015年向来馆参加活动的家庭观众进行问卷调查5210份,面对面访谈观众620人次,青少年行为跟踪346人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系统分析,对青少年的心理、情感和需求有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项目内容。
针对学校教育,山东博物馆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同馆内教育资源相结合,积极探寻语文、美术、历史、自然、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同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结合点,按照调研、设计课程、课堂应用、来馆参观、实地体验最后转化为学校校本课程的流程,针对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四个学段,设计、开发山东博物馆教育课程。馆校共同设计、开发了四大类12门教育课程,设计研发与课程相关的教辅材料100余套、立体教学包260余个、教师参考教材资料包300余个,并建立了由13个品牌化教育项目组成的山东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体验库。同时,将教育内容转化为网络课程,依托山东博物馆网站、山东数字化博物馆、试点学校网站等已有的网络平台,推广视频教学,共享网络课程,在济南市27所学校、近6000名学生中试点使用。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