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世界遗产 从开始到成功路有多长

  说起红旗渠,国人皆知。而近期有关红旗渠申遗的消息,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由此引发了大家关于申遗的一系列疑问:哪些项目可以申遗?申遗需要满足什么标准?申遗需要哪些程序?申遗有什么意义?申遗成功会带来什么好处?我省还有哪些项目有望申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一问到底。□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拥有什么条件,才能申遗

  说起红旗渠申遗,大家一定要弄明白,这里的“申遗”,指的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三大类:文物、建筑群、遗址。换句话说,只要属于这三个类别,从理论上讲,就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三个类别又有什么讲究呢?

  对于“文物”来说,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以及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比如,咱们洛阳的龙门石窟。

  对于“建筑群”来说,要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例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而对于“遗址”的要求,则是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例如安阳的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世界遗产,共有几个类别

  既然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那么,世界遗产又分为哪些类别呢?

  据悉,世界遗产分为世界自然遗产(如九寨沟、武陵源、丹霞)、世界文化遗产(如我省龙门石窟、殷墟、大运河等)、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如泰山、黄山、武夷山)、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五台山、西湖)4类 .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目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申遗是件大事,分几步走

  申报世界遗产,对于地方来说是件大事,而在国家层面上也是一件大事。那么,申遗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呢?

  据悉,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如果申报项目不在这个预备名单里,申遗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才能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呢?这还得分多步走。具体来说:首先,申遗申请要逐级申报,其次是编制申报文本(中英文版)及相关法律文件;三是申遗项目进入国家预备名录;然后,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评估后,报国务院、联合国审批;接着,由世界遗产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并出具报告。最后,才会迎来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顺利的话才会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需要说明的是,申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方政府要对申遗项目中的文物再保护、要对环境再整治、要对文物展示再提升,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进入预备名单,多久表决

  1987年12月,我国第一次申遗。当时,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泰山等6个项目入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历史悠久,所以遗产数目很多。自1987年首次成功申报起,差不多每次申报均有复数入选世界遗产的纪录。值得注意的是,申遗成功后,“世界遗产”这个名头给遗产项目所在地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和荣誉,因此,造成全国各地争相推选及申报世界遗产,形成了一股“申遗热”。

  2001年,由于170多个国家中有50多个国家仍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作出决定,将全世界每年入选项目提名限制为30个,而每个国家每年最多只可以有一处地方入选世界遗产。2004年7月,在江苏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每个国家一年申报一项”的规定,修改为“每个国家一年一项自然遗产及一项文化遗产”,提名总数方面亦作出增加,由30个改为45个。

  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最新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4个项目“排着队”等候世界遗产大会的表决。这其中,涉及我省的有两项,分别是新乡的潞简王墓(“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嵩山(“泰山”的扩展项目,也就是五岳联合申遗),这俩项目早在2008年就进入预备名单了。

  按照一年表决两个的节奏,预备名单上即便不再新增一个项目,也需要27年才能表决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