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分工明晰 传统画廊不怕艺术电商抢饭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一位画廊老板向记者感叹:“这两年特意将画廊搬到更宽敞的地方,期待接待更多的顾客,却没想到平日逛画廊的人越来越少了。”与实体画廊日渐萧条相对应的是,时下,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层出不穷,HiHey、艺高高、艺典商城、艺宝网……难道艺术电商抢了传统画廊的饭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画廊并不担心被艺术电商抢去饭碗,艺术电商与传统画廊眼下正铆足劲“偷师”对方,甚至有着深度融合的联姻迹象。而它们彼此的线上与线下业务却又有着日益明晰的分工,线上专司大众化艺术品交易,格外讲究眼见为凭以及情感体验的高端艺术品交易则交给线下。值得一提的是,画廊扮演的伯乐角色正在日益凸显,业内人士表示,发现有潜质的艺术家,花上5年至10年帮助签约代理的艺术家们成长,画廊的市场培育功能需要加强。

 

  电商与画廊,不必割裂对立

 

  在业内人士看来,艺术电商对传统画廊业已经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随时随地交易的便利,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群体的扩大,价格的透明化等等,都是互联网显而易见的优势。不过,将电商与画廊割裂对立却大可不必。

 

  “从在线推广到自己运营艺术新媒体,再到搭建完整的平台,不同画廊与互联网的融合层次可能有所不同,但画廊触网一定是大势所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理事马健告诉记者。

 

  如今人们看到,借助公众号等自媒体进行品牌推广的画廊越来越多;一些画廊新辟网络“分店”,将部分作品明码标价,以图片、文字等内容丰富艺术品信息,以便买家全方位了解。记者也从上海互联网艺术平台“艺成交”了解到,目前与其合作的画廊有10多家。他们选择放在互联网艺术平台上售卖的几乎都是相对大众化的艺术品,价位在3万元以下。主动触网,或将改变传统画廊业面临的“等客上门”困境,为画廊业转型谋得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在传统画廊借力互联网的同时,艺术电商其实也盯上了实体业态。HiHey已经在广州、无锡、上海、南京和北京开办了5家画廊,向当地艺术爱好者和买家展示其签约出售的艺术品,未来几年还计划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办100家连锁画廊。也有艺术电商向记者透露,未来打算为受欢迎的艺术家举办展览,让公众在线下领略艺术品的风采。有专家认为,这些恰恰说明实体画廊业不是明日黄花,其生命力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