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者谈“海外儒学研究的发展与动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5日,由南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院承办的第225期研究生学术周末活动在举行。本场讲座的主题为“海外儒学研究的发展与动态”,主讲人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彭国翔,哲学院副院长谢永康担任主持。

 

  彭国翔回顾了海外中国思想研究的发展历史,提出西方在早期表现为以欧洲为中心的“汉学”研究,侧重于人文方面(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宗教);二战以后转变为以美国为中心的“中国学”研究,侧重于引入社会科学的问题和方法展开研究。彭国翔结合自身的重点研究领域“战后美国儒学研究”,介绍了十余位中国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及其代表著作,勾勒了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进路和方法诉求。他认为,国际儒学研究呈现为“思想史”和“文化史”两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前者重在说“理”,侧重于对精英思想的文本梳理和逻辑分析;后者重在说“事”,注重对于民间小传统的掘发。

 

  作为国际儒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彭国翔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他认为在分析海外儒学研究时,应当充分了解西方学界的研究动态,但也没必要追随西方人亦步亦趋;同时应当突出儒学的宗教性特征,以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审视,将儒学作为价值选择的一种方式。

 

  讲座结束后,彭国翔与同学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

 

  彭国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副会长。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国外多个奖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比较。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近世儒学史的辨正与钩沉》《重建斯文:儒学传统与当今世界》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译著有《孔子:即凡而圣》《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儒学与生态》《切中伦常:〈中庸〉的英译与新诠》《儒家的精神性与宗教性》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